第747章 朱重八的聖旨(第2/3頁)

把這些純金佛像一個個的在空間內擺好之後,楊靖就抱著期待的心思開啟了第二口鐵箱子。

打開之後,這第二口鐵箱子中依然是一層厚重的油布,揭開油布後,裏面竟然還有一層絲絹,不過因為有外面的鐵箱和油布保護的關系,這層絲絹保護的很好,最關鍵的是,這層絲絹的顏色竟然是明黃色的!

這個發現讓楊靖心裏更期待了,隨即小心翼翼的揭開了這層絲絹,映入眼簾的第一件東西就讓楊靖心頭一震。

這竟然是一道聖旨,而且還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的聖旨!

聖旨的開頭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大字,後面則是密密麻麻的內容,最後則是皇帝的印璽以及落款。楊靖看了一遍之後,這才搞清楚這道聖旨是說的是什麽意思。

原來在明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朱元璋死前六年的公元1392年,吳哥王朝派來使節覲見大名洪武皇帝,並進獻了很多奇珍異寶,洪武大帝非常高興,就賞賜了吳哥王朝使節很多東西。

這種情況在華夏古代,尤其是明初、唐初等鼎盛王朝的鼎盛時代,很多屬國都會來給華夏上貢稱臣,華夏周邊的很多國家都是華夏王朝的屬國。

都說有明一朝是自秦始皇統一華夏以來得朝最正的一個朝代,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細數華夏歷史上的二十個朝代,刨除遠古時期的夏商周這三朝之外,不管是一統天下的秦朝,還是“敢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的大漢王朝,又或者打下了“天可汗”赫赫威名的唐朝,以及富甲天下的宋朝,其實其得朝手段都算不得正宗。

秦始皇雖然一統六國,但其實只能算是內鬥;劉邦的大漢王朝同樣是如此;至於李唐,也是差不多;而趙匡胤更是幹脆來了一個“黃袍加身”,得朝手段就更不能提了。

華夏自秦始皇一朝以下,唯獨大明朝是真正的以“驅除韃虜,恢復我漢”的手段得到天下的。別看朱元璋出身不咋滴,長得更是比郭德綱還有特色,但不得不說這位洪武大帝確實是一名了不起的皇帝!

當年洪武大帝攜雷霆之勢把禍禍了中原大地近百年的元朝韃子驅趕出了華夏大地,一手建立了大明王朝,讓漢人的威望無以加復,所以明朝周邊的眾多小國,都很自覺的稱臣,這其中,吳哥王朝自然也不例外。

遠在萬裏之外的吳哥王朝前來進貢,作為一代大帝的洪武大帝自然不會吝嗇獎賞,所以一紙聖旨,賞賜了吳哥王朝使節很多寶物,而這一道聖旨肯定也被當時的吳哥王朝的國王當為聖寶,竟然一紙保存了下來。但可惜的是卻被小鬼子一鍋給端了。

這道聖旨的價值可是難以估計的,截止到目前為止,全世界一共才發現了兩道明朝的聖旨,一道是明英宗於正統十二年(1447年)頒發給時任南京戶部雲南清吏司主事郭璸之父郭士賢的,距今568年。這道聖旨也是華夏國內發現的唯一一道明朝聖旨。

至於另外一道,則是從美國民間的一位華裔收藏家手上發現的,這位華裔收藏家手裏有一道來歷為明朝正德皇帝手書的聖旨,價值難以估計。

可不管是明英宗朱祁鎮還是正德帝朱厚照,那可都是朱元璋的灰孫子輩,這些灰孫子甚至是灰孫子的灰孫子頒發的聖旨,又怎麽能和朱元璋這個真正的老祖宗頒發的聖旨相比?

而且不管是明英宗頒發的那道聖旨還是正德帝頒發的那道聖旨,都是“敕曰”,而朱元璋頒發的這道聖旨,可是正兒八經的“詔曰”,前兩者在制式方面就遠遠不如後者!

自從秦始皇稱雄天下,一同六國之後,就不再滿足於王的稱號了,於是定名號為皇帝,自稱為“朕”,命為制,令為詔,所以,“詔”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

漢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備的皇帝制度。“詔曰”這兩個字則最早用於漢代的帝王文書中。之後一直被歷代帝王沿用下來。可是,“奉天承運”這幾個字,在明朝以前,卻從未在歷史中出現過。

而“奉天”這種叫法最早的發明者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從朱元璋開始,明朝的聖旨上才會有“奉天承運皇帝”這幾個字,後面不管是“詔曰”還是“制曰”又或者“敕曰”,都代表著聖旨的不同制式。

聖旨因具體的內容而采用不同的措詞,主要有“詔曰、制曰、敕曰”三種。

“詔曰”是詔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須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制曰”是皇帝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時使用的,凡是聖旨中表達皇恩浩蕩時,都以“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開頭。“制曰”只為宣示百官之用,並不下達於普通百姓。

“敕曰”有告誡的意思。皇帝在給官員加官晉爵的時,告誡官員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不要驕傲自滿,恃寵而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