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第2/2頁)

每個杯子上都有不同的詩文,一月水仙花神的詩文為:春風弄日來清書,夜月淩波上大堤。

二月玉蘭花神的詩文為: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

三月桃花花神的詩文為:風花新社燕,時節舊春濃。

四月牡丹花神的詩文為:曉艷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

五月石榴花神的詩文為:露色珠簾映,香風粉壁遮。

六月荷花花神的詩文為: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七月葵花花神的詩文為:廣殿輕發香,高台遠吹吟。

八月桂花花神的詩文為: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

九月菊花花神的詩文為: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香。

十月芙蓉花神的詩文為: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煙。

十一月月季花神的詩文為:不隨千種盡,獨放一年紅。

十二月梅花花神詩文為:素艷雪凝樹,清香風滿枝。

杯子的正面為花,背面則為楷書青花詩文,尾落“賞”字印章。

十二花神杯是華夏歷史上第一次把“詩、書、畫、印”在同一器皿上並用,因此康熙皇帝十分喜愛,幾次南巡都帶在身邊,他不僅喜歡花神杯瓷器的工藝,更喜歡花卉配唐詩的文化意境。

“這是絕對的好東西,真的不比剛才發現的那一套成化鬥彩雞缸杯差啊!只可惜,這一套花神杯應該不是康熙老兒當年禦用的那一套,而應該是後期仿制的官窯精品。”楊靖看著這一套花神杯的底款,心中不無遺憾的想著。

據說,康熙老兒禦用的那一套五彩十二花神杯,底款是“大明成化年制”,之所以會出現這麽奇怪的底款,卻恰恰證明了康熙前期瓷器的一大特點。

康熙早期的瓷器,很少寫款。原因是康熙認為瓷器上不能寫款,寫了款,如果打碎了不吉利,不讓寫。但康熙的很多瓷器上有一個特殊的現象,那就是寫大量的寄托款。比如寫“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這三個朝代寫得最多。

這在我們的想象中是犯大忌的,讀歷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的文字獄非常厲害,尤其在康熙一朝,大量漢人提出“反清復明”,電視劇裏常能看到。當時你要有一絲反清復明的傾向,就被殺頭了。可瓷器上寫的款,卻都是前朝的款。這不得不說是康熙前期瓷器的一大特點了。

哪怕是康熙十九年在景德鎮重開官窯,早期的官窯瓷器也大都沒有底款,或者底款就是一些寄托款。

康熙老兒禦用的那一套五彩十二花神杯是燒制與康熙二十五年,而這套十二花神杯其中也含有康熙對成化鬥彩瓷的紀念意義,因為康熙很喜歡成化鬥彩瓷,所以這套杯子上寫了“大明成化年制”的底款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康熙中晚期以及以後的清代和民國期間,官窯和民窯分別對十二花神杯都有仿制,尺寸和大小稍有不同。底款也都使用了大清康熙年制的字樣。但是後代的仿品在品質上不如康熙皇帝的那一套。

這一套花神十二杯顯然就是康熙中晚期仿制的,可即便是仿制品,那也是官窯精品,是不可多得的套具。

要知道目前整套的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只有豫省開封博物館收藏了一套,此外劉益謙先生手裏也有一套完整的康熙青花十二花神杯。就連故宮博物院也只有幾只單只的,並不成套。可想而知這成套的十二花神杯是多麽的罕見。

而這次竟然在這口嘉靖青花大龍缸中收獲了一套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

“莫非這套五彩十二花神杯就是當年小鬼子從國內搜刮去的那一套?”楊靖心中暗想。

據傳說二戰期間,小鬼子就曾在華夏搜掠到一套十二花神杯,打算運送到日本本土,獻給小鬼子的天皇。但是不幸的是在半路上隨著阿波丸號的而沉沒,這部分珍貴的瓷器和一些珍貴的文物,也一起沉入到了大海之中。

現在看起來,隨同那一套十二花神杯一塊運送的珍貴瓷器,並不是裝在阿波丸號上,而是別的船,然後被運到了菲律賓,只是日本人當年為什麽要先運到菲律賓而不是運到日本本土,這就無從得知了。

當然,也有可能這一套十二花神杯並不是從華夏國內得來的那一套,而是別有出處,但到底是出自哪裏,楊靖也是無從得知。

但不管怎麽說,不管這套十二花神杯是小鬼子當年從哪裏搶來的,現在都是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