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沒有資格!(第2/3頁)

“我明白了BOSS,我這就去辦。”

看到大衛·安德森轉身走出,楊靖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

爆發於1997年中期的這場波及了整個東亞以及半個東歐的金融危機,對於全世界的遊資來講都是一場盛宴。這些國際遊資在索羅斯的帶領下,前期確實是賺到了不少的利潤,但除了一些頭腦清醒的國際遊資之外,也有很多國際遊資跟著索羅斯一塊在港島折戟,不僅把之前從東南亞各國賺取的利潤全都吐了出來,自身原有的資金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

誰也想不到勢頭正猛的量子基金以及那些國際遊資竟然會遇到這麽一個結局!

所以,“在金融市場上永遠不要小瞧任何一個對手”的這句名言再次在這場金融危機中被驗證。

其實東南亞金融危機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出現了苗頭。早在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機以後,一些經濟學家就指出東南亞可能發生金融危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克魯格曼就曾經指出,東亞奇跡並不是來源於總生產能力的增長,而是由於過度的投入、過高的投資、過速的資本流入、過量的人工資本輸出,這種模式下形成的所謂“經濟奇跡”是不會長久的。

1995年9月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劉遵義、1996年8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學家戈爾斯坦都指出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可能會發生金融危機。

這些金融專家都能看出金融危機的苗頭,更何況像索羅斯、羅伯茨這種比金融專家還專家的家夥們了。

他們當然看得出來在東南亞各國的金融制度下所隱藏的那些漏洞了。

尤其是泰國,這種漏洞和危機苗頭更顯著。

泰國的外匯儲備雖然不少,但外債同樣很多。不過泰國有接近60%的外債都是日元,可偏偏,泰國奉行的是泰銖與美元掛鉤的金融政策。以前日元升值的時候,泰國的這種矛盾還凸顯不出來,但自從1995年4月份之後,日元升值到了頂點轉而開始貶值時,這種矛盾立刻就凸顯了出來。

因為泰銖和美元掛鉤,所以美元強勢就代表著泰銖強勢,可偏偏泰國的一多半外債都是日元,日元一開始貶值,泰國立刻就受不了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遊資,立刻就像是聞到了血腥味兒的鯊魚,沖著泰國就來了。

其實針對泰銖的投機行動,就和當年裏歐·萬塔掏空前蘇聯的遺產所用的手法一樣。

簡單來講,就是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以當時的泰銖利率借入泰銖;第二步,在現匯市場賣出泰銖,換入美元;第三步,將換入的美元以美元利率借出。

完成了這三步之後,一旦泰銖貶值或泰銖與美元利率差擴大時,炒家將獲利。

這其中,最難完成的就是如何把泰銖的匯率砸到最低,也就是讓泰銖如何貶值。

對於單獨的對沖基金來講,要想在坐擁三百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泰國政府面前把泰銖砸到地板上,這顯然是不太可能做到的,尤其是當時泰國還和新加坡聯手。

但當國際遊資的資本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比如說超過了泰國的外匯儲備,那麽原本不可能或者很難實現的把泰銖砸到地板上的做法,立刻就變得輕而易舉。

1997年5月,國際貨幣投機商,主要是對沖基金及跨國銀行開始大舉沽空泰銖,對沖基金在期市沽空泰銖的遠期匯率,而跨國銀行則在現貨市場紛紛沽售泰銖。眾多對沖基金和跨國銀行一塊砸泰銖,哪怕當時泰國政府和新加坡政府聯手對抗,但依然只抵抗了很短暫的一段時間。

一開始,泰國央行與新加坡央行聯手入市幹預,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動用一百二十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吸納泰銖、禁止本地銀行拆借泰銖給投機商、大幅調高利率以提高炒家資金借貸成本等手段。

但對泰銖匯率的攻擊潮水般地襲來,貨幣投機商狂沽泰銖,泰銖兌美元的遠期匯率屢創新低。1997年6月19日,堅決反對泰銖貶值的財政部長俺雷·威拉旺辭職。因擔憂匯率貶值,泰銖的利率急升,股市、地產市場狂瀉,整個泰國籠罩在一片恐慌中。

7月2日,在耗盡了三百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之後,泰國央行宣布放棄長達13年之久的泰銖與美元掛鉤的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當天,泰銖匯率重挫20%。亞洲金融危機由此正式開始。

從泰國開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的貨幣都應聲下跌,尤其是當擁有八百億美元外匯儲備的灣島也毫無責任感的宣布新台幣貶值之後,這場危機帶來的恐慌就更大了。

索羅斯們在東南亞各國嘗到了巨大的甜頭,然後在面對港島這塊肥肉時,他們哪兒還能忍得住?

結果,索羅斯們低估了華夏力挺港島的決心。這些國際遊資巨頭們帶著強烈的信心而來,結果最終卻是灰頭土臉的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