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貧窮的根源(第2/2頁)

而就在這個時候,也就是小洛佩斯上台的兩年之際,1864年,在阿根廷和巴西的支持下,烏拉圭國內發生政變,烏拉圭紅黨領袖維南西奧·弗洛雷斯顛覆了由小洛佩斯支持的烏拉圭白黨總統貝納多·貝羅。

接著,巴西開始介入烏拉圭戰爭,並與阿根廷聯盟。小洛佩斯判斷巴西很快也將對巴拉圭炮制烏拉圭模式,推翻他的統治,於是決定先發制人。

1964年的11月,小洛佩斯對巴西宣戰,巴拉圭戰爭由此開始。很快,阿根廷就站到了巴西的一邊,並且和巴拉圭軍隊發生摩擦。6個月後,巴拉圭再次向阿根廷正式宣戰。

當時小洛佩斯恐怕也沒有想到,一場烏拉圭內戰最終會演變成為一場南美洲大陸上規模最大的武裝沖突。當時的巴拉圭無論是經濟力量還是軍事力量都堪稱南美首屈一指的,在小洛佩斯的強大軍事壓迫下,阿根廷、巴西還有烏拉圭於1965年的5月1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秘密簽署了共同反對巴拉圭的三國同盟條約,並組成三國同盟聯軍。

於是,著名的巴拉圭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一開始,哪怕是面對三國聯軍,小洛佩斯也沒有害怕,畢竟當時巴拉圭的軍事力量是要強於其他三國的,而戰爭的開始也證明了這一點。

戰爭開始一連串的勝利讓小洛佩斯忽略了現代戰爭對於後勤的要求,雖然巴拉圭的軍事力量在南美幾乎沒有敵手,但巴拉圭的戰略縱深太小了,最關鍵的是這個國家的人口也太少了。戰爭初期的勝利,並不代表著巴拉圭就能打贏這場戰爭。

所以,隨著時間的推進,一開始在戰場上節節勝利的巴拉圭軍隊漸漸品嘗到了後勤不給力的苦頭,然後戰爭開始從巴拉圭軍隊先期的勝利,到轉入戰略防禦,最終在1970年,這場延續了七年、四方參加兵力超過五十萬的戰爭,以巴拉圭戰死三十萬人、巴西戰死十萬人、阿根廷戰死三萬人,三國聯軍攻占了亞松森而結束。

這場戰爭把老洛佩斯總統之前的努力全都化作水漂,小洛佩斯雖然依然堅持打遊擊,但巴拉圭的徹底失敗已經無法避免了。而在巴拉圭失敗的同時,這個國家還失去了15.4萬平方公裏的國土以及出海口。

一場戰爭,徹底改變了巴拉圭的未來!

如果小洛佩斯沒有那麽大的野心,那麽以當時巴拉圭的情況,巴拉圭現在或許會是整個南美洲最發達和最富有的國家,但就是因為一個獨裁者的野心,導致了一個國家在以後一百五十年內始終無法擡頭,成為了南美洲最為貧窮的兩個國家之一。

而且因為失去了出海口,這個國家被徹底困死在了南美洲內陸的熱帶雨林中。這裏的居民甚至把河灘改建成了沙灘,這不是一種悲哀又是什麽?

華夏有句老俗話說得好——忘戰必危,好戰必亡!

其實巴拉圭一百五十年前發生的那場本不該發生的戰爭,就是“好戰必亡”的一個真實寫照。

此時,站在亞松森這座南美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中,了解這一段歷史的楊靖也是無可奈何。

那場戰爭讓這座美麗的城市徹底蒙羞,也讓這個國家徹底斷送了發展的潛力,更成為了這個國家貧窮的根源。這一切雖然和楊靖無關,但既然來到這裏了,看到這座城市了,熟知那一段歷史的楊靖心中也難免感到唏噓。

不過,楊靖他們不會在這座城市停留,畢竟他們來這裏的目的並不是這座城市,而是另外那座名叫伊塔的小城。

隸屬於巴拉圭中央省管轄的小城伊塔距離亞松森的直線距離只有三十五公裏。這座城市別看不大,但歷史也是非常悠久的,僅僅只比亞松森晚了兩年。

這座興建於1539年的小城,現在擁有八萬多的人口,而六十多年前,從阿根廷查斯科穆斯再次逃亡到巴拉圭的馬丁·鮑曼,就是在這裏隱居了四年之後最終死於胃癌,並且那家夥最終還是葬在了伊塔的一處墓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