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傳國璽出世(第2/2頁)

蔡易湊到跟前指著玉璽的肩部說道:“老劉,用放大鏡看看這行隸書。”

蔡易什麽意思,劉老當然明白,不過他並沒有動手,他的兩只手都托著這方玉璽呢,他可不敢松開手用一只手托著玉璽。

一旁的肖老利索的拿起了放大鏡,放在了玉璽的肩部,四個白發蒼蒼的腦袋頓時就湊了上去。

“‘大魏受漢傳國寶’,嗯,不錯,是隸書,而且還是東漢末年的隸書!”二師父肖老是書法大家,他自然一眼就能看得出來那七個字的字體,而且直接就能辨明這是什麽時代的風格。

隸書雖然是起源於秦,但卻是盛於漢,尤其是到了東漢末年,隸書更是發展到了極致,所以,東漢末年的隸書帶有明顯的風格,和西漢以及秦朝的隸書有著不小的區別。

肖老作為國內屈指可數的書法大家,他自然對隸書的變化有著極為清晰的認識。而且以他的身份和地位而言,他既然說這方玉璽肩部的那七個字是東漢末年的隸書,那麽這幾乎就已經是最終的答案了。

劉老精通玉器和銅器,他自然看得出來這方玉璽用的是什麽玉。於是他說道:“這方玉璽用的玉確實是傳說中的極品藍田玉,藍田玉雖然現在已經幾乎見不到了,但我曾經在南博還有苔北故宮博物院見過兩塊藍田玉雕琢的擺件。這方玉璽的用料我可以斷定就是藍田玉。”

郭老也點頭道:“東漢末期,漢獻帝延康元年,獻帝劉協被迫‘禪讓’,曹丕建立大魏,改元黃初。不過曹丕得國不正,為了掩蓋他篡位的事實,他零匠人在傳國玉璽肩部刻下了‘大魏受漢傳國寶’這七個隸字,實乃欲蓋彌彰也。從這方玉璽上所刻的這七個字來看,很符合史書中記載的情況。”

四個白發蒼蒼、歲數加起來快三百歲的老人湊在一起,中間就是大師父劉老雙手托著的這方玉璽,這場景有點喜感。

不過四位師父都是面色肅穆,言語間充滿了鄭重。

劉老說道:“從器型、用料、字體上來看,這方玉璽與史書中記載的傳國玉璽幾乎沒有兩樣,而且我縱觀這方玉璽,給人一種凝重大方的韻味,最關鍵的是,這方玉璽的雕刻手法明顯就是秦代的雕刻手法,雖然漢代的漢八刀雕刻手法是從秦代的雕刻手法中發展而來的,也繼承了秦代雕刻的粗獷大方的風格,但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所以,我認為這方玉璽極有可能是出自秦代!”

劉老雖然沒有明說這就是李斯下令打造的傳國玉璽,但在秦代,誰敢冒著掉腦袋的危險刻這麽一方玉璽?而且一般造假者也搞不到這種極品的藍田玉啊。所以劉老這麽說,幾乎就代表著他認為這方玉璽就是傳國璽了。

郭老也點頭,但他沒有發表意見,但顯然是很認同劉老的話。

不過蔡易卻反駁道:“老劉、老郭,這件事可不能這麽早就下結論。要知道傳國璽在唐末失蹤之後,後世諸多的皇帝可都仿造了不少的傳國玉璽,而且畢竟是皇家親自仿造的,或許就能做出以假亂真的傳國璽來呢?所以,我覺得最好還是進行一下碳十四的測定再下結論。”

“碳十四?開玩笑!這可是傳國璽,誰敢從上面取樣?”郭老扔出來一句話,四個人頓時都沉默不語了。

碳十四鑒定是一種非常科學的鑒定手法,但同樣,要想進行碳十四鑒定,必須要在被鑒定物品上進行取樣。要是別的物品或許還好說,可這是傳國玉璽,誰敢在上面取樣?哪怕只是取極少的一點點,可誰敢做這樣的事情?

他們敢在其他任何重寶上取樣進行碳十四鑒定,可這傳國玉璽,說實在的,就算是他們四個都不敢動。

傳國玉璽代表的意義太重大了!除了傳說中的大禹九鼎之外,整個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就再也沒有比這方傳國玉璽更重要的東西了!

傳國玉璽已經不僅僅是國寶那麽簡單了,這方玉璽所代表的意義簡直就是無法估量!所以,沒有人敢在這上面動手。

肖老沉默了一會,忽然扭頭問楊靖:“小靖,這方玉璽你是不是清理過?還有,你是從哪裏找到這方玉璽的?”

聽到二師父肖老問話,楊靖這才長出了一口氣笑眯眯地說道:“四位師父,我還以為您們把我給忘了呢!”

大師父劉老輕輕放下了玉璽然後很嚴肅地說道:“別廢話,趕緊說說有關於這方玉璽的所有事情,不要有遺漏!”

看到大師父說的嚴肅,楊靖這才縮了縮腦袋,收起了嬉鬧的心情,嚴肅的開始講述起發現這方玉璽的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