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清宮大戲連台唱

“應該是清宮戲拍出來好過審。”

陳秉淵向郭大路解釋道:“現在國內充斥最多的電視劇,一種是清宮辮子戲,一種就是抗日題材的連續劇,褲襠藏雷,包子藏雷,子彈會拐彎,都是出自這些抗日神劇中,在咱們的影視城裏,裝扮日軍的群演,每年都要死上一兩億,嘿嘿,這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

他邊說邊搖頭,“當年如此殘酷的抗日戰爭,如今在電影裏卻成了一種兒戲之作,好像倭國人一個個都是軟腳蝦似的,當年咱們國家死了那麽多仁人志士,才換來了如今的和平穩定,但如今卻被惡搞成了這樣!”

郭大路聞言皺了皺眉頭,“抗日神劇我也聽說過,咱今天不說這個,只說辮子戲。你剛才說,拍辮子戲好過審,是怎麽個意思?”

陳秉淵道:“這是圈子裏都明白的一件事啊,咱們這京都四九皇城裏,建國前就有一大幫遺老遺少,如今開枝散葉,一百多萬八旗子弟中,很多人都在國家重要部門上班,特別是在文藝宣傳部門,就有很多滿族人存在。”

他解釋道:“倒不是說這些滿族同胞們有什麽禍國的想法,其實很多滿人比漢人還要漢人,在愛國上大家都差不多。但人都有祖先,都想將自己的祖先美化一下,咱們不也是每次說歷史,都說漢唐盛世嗎,這些滿人領導們同樣也會追憶自己祖先的豐功偉績,都想讓自己的祖先露露臉,在審核方面看到這種美化先祖題材的電視劇,自然也就放寬了要求。”

郭大路哈哈大笑,“他媽的,一個倒退的封建王朝,有什麽好懷念的?我華夏百年積弱,大清功勞不小,現在不鞭撻這個王朝,就算是對得起這個朝代了,現在竟然還要美化?這些導演都是怎麽想的?當奴才當的過癮是不是?”

他想了想,對陳秉淵道:“大家喜歡辮子戲是不是?那咱們也拍!讓大家都見識見識什麽才是真正在清朝,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咱們都拍出來,讓大家看看!”

陳秉淵苦笑道:“其實這些故事已經有人拍了,只是內容太過沉重,大家都不喜歡看。如今是快餐文化為主,大家都喜歡輕松幽默的,還有的人喜歡言情宮鬥劇,太沉重的本子,沒多少人喜歡看。前段時間,有人拍了一個大饑荒,拍的確實不錯,但放映的時候,沒人喜歡看,大家都接受不了那種陰暗的氣息,雖然他們都知道這是真實的事情,但大家就是不喜歡看!”

他向郭大路解釋道:“如今的文藝作品,必須迎合市場才行,快節奏的生活,使得大家都喜歡輕松向的文藝作品,要麽就是言情故事,郭爺,就像您寫的武俠小說,大家都喜歡看,可你要是寫歷史正劇,估計就沒幾個人喜歡了。大家都是俗人,自然喜歡通俗的東西。越是接地氣的東西,越是有人喜歡看。”

郭大路點了點頭,“是啊,大家都是俗人!”

文學作品就是這麽一回事兒,廣大老百姓就是喜歡通俗的東西。就拿文學作品來說,為什麽大家都喜歡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而不怎麽喜歡嚴肅文學作品?還不是因為武俠與言情通俗易懂麽?越是接地氣,受眾就越多,這在哪個朝代都是如此。

“接地氣的作品哪朝沒有?為何一定要以清朝為背景?”

郭大路想了想,道:“民間傳說多的是,通俗故事哪裏沒有?回頭我搞一個不是清朝背景的本子出來……不對,搞別的朝代顯不出灑家的本事,我還就搞清朝的故事了,讓大家知道知道真正的清朝是個什麽樣子!”

陳秉淵一愣,“真正的清朝模樣?郭爺,說句不中聽的話,您要是真把文字、獄啊,大屠殺等事情拍出來,光審核就有可能通不過。前段時間有人拍攝嶽飛抗金的電視,到最後硬生生的被逼成了抗遼,在咱們內部,真的是有那麽一股力量,在悄然改變一些歷史的東西,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青少年的觀點。”

郭大路又好氣又好笑,“這都是什麽玩意兒?連清政府都不禁止嶽飛抗金的故事,怎麽到了現在,反倒開始禁止了?真特麽莫名其妙!”

他擺手道:“無妨!回頭我寫出一個本子來,量他們不敢不讓過審!誰敢卡我的本子,我就卡他的人!要是比不講理,我比他們在行!”

陳秉淵贊道:“郭爺,恐怕也就只有您才敢給他們打擂台了!”

郭大路笑道:“其實不用擔心這些人,你沒有發現嗎,真正掌握實權的,關系國之命脈的職位,有幾個是不懷好意之人?你太小看咱們的政府了,有些事情雖非憲法規定,但已經是約定俗成,他們翻不起什麽浪花的!”

他在電視台裏查看了一遍,在聽完陳秉淵的匯報後,便即轉回家中。

剛到家,就看到自己唱京劇的徒弟張佩玉正在院子抱著孩子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