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文化

在郭大路的師弟師妹裏面,也就郭純陽的個人形象好一點,臉面方正,身材修長,雖然長得不俊朗,但是因為練武的緣故,渾身上下透著一股子陽剛之氣,單論氣質,龐寶與陳龍都比不過他。

只不過他沒有龐寶滑稽,也沒有陳龍詼諧搞笑,個人風格還沒有展現出來,因此一直都沒有火起來。其實主要還是因為他放的不夠開,在動作電影中,一些搞笑誇張的肢體語言與表情,他還不太適應,因此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

這種情況,其實說白了,就是演技不過關,還需要多打磨才行。郭大路有心培養自己這個師弟,因此在拍攝生化危機的時候,就想著把郭純陽也捧一下。

聽到郭大路拍大片的時候,把郭純陽給叫了過去,搞的龐寶與陳龍兩人都非常眼饞,也想在郭大路的這部戲裏參演個角色,但被郭大路拒絕。

這倆家夥如今在影視圈裏已經混的是風生水起,郭大路就算是不管他們,他倆照樣能活得很滋潤。

只不過他們倆想要沖出國門進入世界,還得需要郭大路推一把才行,但這不是一件急於求成的事,先讓他們倆在國內打拼幾年積累點經驗與人脈,也不是壞事。

生化危機的第二部,相比於第一部,其實還多了一點表演的痕跡,遠不如第一部那麽緊張刺激,但通篇邏輯還行,整體感覺非常好。

在原版中,主角愛麗絲與女警官還有一名女記者幾個人一起跑到了教堂躲避災變,由教堂內的神父點明了這第二部的主題,那就是啟示錄的由來。

西方這些科幻恐怖片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很多時候都帶有宗教文化的氣息,比如終結者系列影片,往往就會帶有“審判日”“創世紀”等字眼,而這都是聖經中的詞匯,像生化危機第二部也是這樣,“啟示錄”“懲罰”這些個詞匯基本上也是聖經上經常出現的字眼。

西方的宗教已經滲透到西方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然後被這些影視導演有意識的加入影視作品之中,對觀眾們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現在輪到郭大路來拍攝電影了,他自然要將這些有著強烈西方元素的台詞與鏡頭削掉,而將之轉換成東方的文化符號。

因此他把這個場景給挪到了影視城裏的一座古廟閻王殿裏去了,特意對閻王殿裏的十八層地獄進行渲染拍攝,由裏面的廟祝在鏡頭前說出“苦海無邊,六道沉淪”的話來,特別是把“餓鬼道”這三個字重點指出來,隨後鏡頭就轉向大廟中有關於餓鬼道的壁畫,而這壁畫中餓鬼的形象與如今喪屍的形象驚人的相似。

尤其是對餓鬼的描述,說他們永遠饑餓,永遠吃不飽,這種描述與喪屍極為吻合,把這些喪屍稱之為餓鬼,恰如其分。

因此生化危機的第二部,被郭大路命名為《沉淪》,而不是什麽《啟示錄》。

什麽叫文化輸出?這就是文化輸出!

郭大路在拍攝電影的時候,如有可能,都會在電影裏展示一下華夏的風土人情與特色建築,比如這次的拍攝,就特意把華夏特有的廟宇給展現了出來。

華夏寺廟的飛檐鬥拱造型,青磚琉璃瓦,寺廟裏的泥胎塑像,這都與西方的宗教場所大不一樣。

尤其是閻王殿裏青面獠牙的小鬼,牛頭馬面,十八層地獄,閻羅王等等造型,與西方宗教的神的形象完全不同。

為了展示華夏特有的文化,郭大路特意安排了一場在閻王殿裏的大打鬥,演員們邊打邊跑,沿途的十八層地獄景象在鏡頭前不斷變換,等跑了一圈,將這閻王殿裏是十八層地獄的景象全都展現完畢後,這場打鬥才算是結束。

為了拍攝這個場景,郭大路特意讓人提前修建了一座閻王殿,雖然裏面的很多塑像都是塑料制品,但在造型與色彩描繪上,足以以假亂真,甚至比一些真正的廟宇建築還要令人驚嘆。

郭大路修建了這座閻王殿之後,幹脆一股腦的搞了好幾座廟宇,三清觀、關帝廟、百神殿,馬王廟等等,全都被他搞了出來。

後來一些影視劇組在這裏開始拍攝的時候,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來到這些廟宇裏上香祭拜,真的把這當成了廟宇。

不過這都是以後的事情,此時郭大路修建閻王殿,主要還是為了拍攝,而不是為了祭奠。

等到第二部戲眼看就要拍攝完畢的時候,天禧影視公司與天禧電視台攜手拍攝的大型古裝劇《包青天》已經開始挑選演員了。

這部戲的導演是天禧影視新招來的一名導演,名字叫做華友文,此人拍攝過好幾部古裝劇,他的古裝劇非常有特色,看他的作品,讓人感覺就是在看戲,他的作品舞台氣息過於濃厚,有點太過於戲劇化。

他這種表現手法,要是拍攝現代戲,那絕對是餓死的下場,可是在拍攝古代神話傳說故事的時候,反倒是得其所哉,非常的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