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3/7頁)

雖然,陽城市使用糧票下館子的也不多了,但幾乎每一家食堂都會詢問一下……在這兒,用現鈔仿佛是天經地義的事。

“可不是不允許個體戶嗎,咋……”黃柔說到一半,忽然想起來,她進門的時候看見食堂右側掛著個豎牌匾,上面紅油漆寫著“二十五中皮革廠工人食堂”,跟高氏老字號一樣,都是掛靠在集體經濟下的。

很明顯,這個食堂也是這樣的生存模式,只不過不知道皮革廠是不是。

兩個大人坐著喝茶,幺妹站起來,走到窗邊,視線一覽無余地落在旁邊的皮革廠裏。四周是一片低矮的紅磚房,屋頂蓋的不是瓦片,也不是水泥澆灌,而是一片片像石頭又不像石頭的灰白色波浪形物體。中間是一塊大約一個足球場那麽大的水泥院子,此時,下班工人走得差不多了,讓太陽曬得白晃晃,熱辣辣的。

她覺著刺眼,迅速調開視線,發現不遠處一條小河邊,有幾個孩子和女人在洗衣服。

如此,方終於感受到跟大河口差不多的景致。

看來,書上說的沒錯。中國人居住地的選擇,都是依山傍水,沒有山至少也要有水,只要有河流的地方,就有洗衣服做飯牲口飲用的場景,放之全國皆準。

很明顯,這裏是廣州的郊區,附近像二十五中皮革廠這樣的廠子還挺多,在她目所能及的範圍內,至少有五家。

“爸爸,皮革廠是做什麽的呀?”

“皮鞋,皮包,皮箱。”

崔綠真恍然大悟,“怪不得廠裏的工人們都拿著皮包呢,在咱們陽城可貴啦,九十塊錢一個呢,還燙頭發……”這麽奢侈的消費,工資得高成啥樣?

小地精吐吐舌頭,“媽媽,他們廠子效益可真好。”

黃柔笑笑,現在的市三紡也不錯,在胡雪峰大刀闊斧的改革和新設備帶動下,工人工資翻倍,她們教師工資也漲了不少,可說起用人造革皮包和燙頭發,還是沒人舍得……“誒等等,你說那樣的包多錢一個?”

“九十呀,不過那個售貨員可能在亂喊價……但很搶手是真噠,許多人都想買嘞,可惜就是沒貨。”

黃柔和丈夫、女兒對視一眼,在彼此的眼神裏看到了震驚和某種熟悉的驚喜。

這是一家人這麽多年掙外快形成的默契。

於是,等飯菜上桌的時候,顧學章就特意跟小夥子多聊幾句,“旁邊的皮革廠生意挺好的吧?”

誰知小夥子卻搖頭,“沒剛開起來那幾個月好,這一帶這樣的皮革廠有十幾個,拿不到大的訂單,生意也不行。”

顧學章非常吃驚,“怎麽會拿不到訂單?”畢竟,在陽城市,那可是有權有勢的人都搶的搶手貨呢。

小夥子回頭看了一眼,見沒人上來,這才小聲道:“國家打擊投機倒把,皮革制品帶不上火車,倒爺不敢來。”

顧學章這才想起來,三個月前國家商務部確實是發布了十五條禁項,其中就包括禁止以私人名義倒賣皮革制品的跨省流動。這一個個的皮包皮箱和一雙雙皮鞋,一旦出現在長途汽車站火車站,很容易被查出來。

這年代的倒爺,要能拿到公家證明和介紹信,那還叫倒爺嗎?他們最缺的就是一個合法身份!

顧學章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那二十五中廠的產量如何?”

“產量大著呢!他們設備先進,一個小時能產三百平的皮革,可有時候一天也賣不出三百平的箱包,可不就滯銷了嘛,現在庫房裏堆成山的都是箱包。”

小夥子幹脆坐另一條空閑的長凳上,小聲道:“老板我知道你們就是來買包的,這幾個月北邊來的老板很多,很多聽了我主意的,都滿載而歸。”

幺妹一愣,剝蝦的手頓住,“哥哥有什麽主意呀?”

“很簡單,老板你們就弄個公家證明來,供銷社和百貨公司的采購證明,現在北邊只要花點錢就能打,到時候想買多少是多少。”

“老板認識你們當地的采購人員最好,如果不認識,我也有辦法,你就去……”他頓住,不說了。

顧學章知道,這些故意放消息給來往倒爺的人,都不是光靠飯店死工資生活的,在這種時候,信息就是金錢。山南海北來的倒爺們,帶著大半輩子身家,來都來了,不可能再空手回去不是?

勢必要鋌而走險弄點貨回去的。

顧學章不說話,從褲兜裏掏出一張“壹圓”的鈔票,放桌子上。

小夥子眼睛一亮,“老板一看就是爽快人,別人我都不告訴,你去那邊,有個春花商行,只要說您是哪個省哪個市的,自有人給您辦理妥當。”

顧學章了然的點點頭,“多錢?”

“看數量,數量多的就多點。”小夥子把錢揣好,謝了又謝,下樓去了。

可顧學章的臉色卻一點兒也不好看,他的筷子,輕輕地在清蒸鱸魚上碰了下又放下。黃柔給他盛了碗飯,溫聲道:“快吃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