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第3/4頁)

幺妹大驚,兩萬多戶?!這是啥概念,整個陽城市也才百來家個體戶,兩萬多那還不得是二百多個陽城市的規模?!可饒是如此,陽城市已經算石蘭省發展僅次於省城的“大”城市了。當然,那只是去年年底的統計數據,中國人謹慎慣了,對於新鮮事物多采取觀望態度,看著第一批申請執照的人擡頭挺胸安然無恙了幾個月,今年申請的人成指數增長,說不定陽城市也破五千了呢?

然而,陽城市破五千,溫州或許就破五萬了!

幺妹十分好奇,“他們都做什麽呢外公?”

“溫州多以家庭手工業小商品為主,精細化、專業化很強,就像這紐扣,溫州人就能做出多種花樣,還能做出一條紐扣街。”

幺妹恍然大悟,把某一種商品單獨集中到某條街道或者區域,這跟他們的批發市場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他們是主動建立場地,提供各種便利條件,吸引商戶入駐,而溫州的紐扣一條街則多是自發的,農村家庭婦女為主的。

可以想見,如果把蛇口批發市場復制過去,絕對是一個明智選擇。因為那裏有更集中的勞動力,更集中更專業化精細化的現成市場,梧桐樹已經有人栽好一半了,他們家只要去跟別人合力完成另一半就行!

當然,黃外公還說了,現在上海杭州蘇州一帶發展也挺快的,溫州完全可以汲取這三個城市的養分,化為己用。

幺妹看著地圖,又想到一個有利條件,溫州的地理位置優勢,決定了它的交通運輸業在未來的幾年內將有一個重大的突破性發展。而批發市場一旦有了交通便利,五湖四海的商客誰不去?

現在,蛇口最大的優勢是政策,最大的短板卻是交通,不可否認對外它是十分方便的“門戶”,可對內卻遠不如武漢、鄭州能樞紐城市。幺妹的服裝市場針對的恰恰是國內市場,所以……她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溫州。

顧學章自然贊成,只是,他還有另外的操心事——“爸你們誰去溫州的話,能不能幫我留意一下,能不能創造幾個就業崗位,回城知青的問題實在不小。”

沒工作沒飯吃甚至沒房住,哪一樣單獨列出來都能對一個家庭造成毀滅性打擊的事,偏偏他們全遇上了。所以,對於那些寫“傷痕文學”的知識分子,顧學章也格外理解和寬容,只要注意好尺度,別鬧出大的亂子,他們受了委屈,抱怨兩句是應當的。

現在的問題不是不讓他們說話,堵住別人抱怨的嘴沒用,只有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他們才能主動、心甘情願的閉嘴。

黃外公想想也是這個道理,“行,初八我就動腳,去看看。”

幺妹自然是要跟著去的,她小地精還沒去過溫州呢,順便完事兒還能去上海杭州蘇州玩一趟,反正她有錢,又有時間。

春芽聽說她能去,也跟父母鬧了兩天,她也想去,反正她有零花錢。這輩子都只可能有一個閨女了,林巧珍對她更是有求必應,去去去,想去就去,順便直接給她一千塊“路費”,要不是老太太阻攔,她還想給更多呢,最好是辦個存折給她帶去。

幺妹出門,崔家人現在就沒有不放心的,正月初七晚上九點,給他們送上了省城的火車,又一路從書城到杭州,再從杭州轉了兩趟班車才到溫州。

溫州的熱鬧與專業,超出崔綠真的想象。不止紐扣一條街,還有裁縫一條街,還有文具一條街,玩具一條街……起初看上去貌似都是不怎麽起眼的小東西,可仔細一看,打聽過好幾家個體戶,人家都是自豪得很嘞!

為啥?

小商品能賣到北京上海,也能賣到海南內蒙,甚至石蘭省這樣的山區省份,也不乏他們的東西。小到一雙筷子一只碗碟,大到汽車坐墊輪胎,都有可能是溫州來的!

幺妹再一次驚呆了。

她現在愈發汗顏自己的無知,就在同一片天空下,她居然沒發現這個小城市的變化。

找地,買地都很順利,蓋廠房的事幺妹覺著還是要請專業設計師才行,她就不瞎摻和了。忙完大事,春芽提議出去四處逛逛,她兜裏的人民幣已經急不可耐想要見見外面的太陽了。

這幾天溫州城的大小街道他們已經逛得差不多了,幹脆直接殺上海去。這可是春苗姐姐曾經最向往的大都市,也是胡雪峰的家長。

話說,大多數知青在下鄉的地方都過得不如意,哪怕有兒有女也想回大城市去,可胡雪峰卻是個例外,他是知青裏的異類,不止混得風生水起,還從沒聽說他想回上海的話。倒是上海這邊的親屬,給他寫過好些信,催他回來。

“要我我也不願回來,在陽城住著大房子,開著小轎車不香嗎?為啥要回城裏擠弄堂騎自行車?”春芽嘟囔兩句,見幺妹沒接茬,還晃晃她,“妹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