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瞞天過海(第2/2頁)

“這種運作方式,外人無法察覺出來吧?”馮嘯辰不放心地問道。金融和法律上的事情,他懂的不是太多,只能求助於馮華和馮舒怡。

馮嘯辰想開一家自己的企業,但目前國內的政策對於私人辦企業還有很多的限制,尤其是當企業規模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林林總總的各種麻煩將會層出不窮。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利用目前國家大力提倡引進外資的政策,把自己的企業變成一家合資企業。這樣一來,國內各級政府非但不敢找麻煩,而且還會給予種種的便利。

在改革之初,甚至直到90年代,三資企業在國內享受到的都是超國民待遇,稅收上有各種減免,地方官員會給予各種照顧。進入新世紀之後,無數“有識之士”對此口誅筆伐,認為這種超國民待遇是有悖平等精神的,更有人怒罵這是有損尊嚴的行為,覺得前一代人是奴顏婢膝等等。

其實,這只能說是時過境遷,飽漢子不知餓漢饑罷了。80年代初,中國國內嚴重缺乏建設資金和先進技術,只能求助國際市場。由於冷戰的影響,西方世界對於到中國投資以及向中國轉讓技術都是有一些疑慮的,在這種情況下,你不放下身段去迎合對方,還能如何?

沒有當年的委屈憋氣,哪有今天的驕橫跋扈,這個道理要想通其實也不難。

馮嘯辰是通曉這一段歷史的,成大器者不必拘小節,為了做一番大事業,現在鉆一鉆空子又有何妨呢?更況,他鉆這個空子並沒有損害國家的利益,相反,還是大大有利於國家建設的。

雖然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問心無愧,但馮嘯辰還是要慎重地評估一下風險。他用自己出售專利的錢來進行投資,其中有許多不能公開說的環節。其一,出售專利這件事,是不宜公開的,國內對這方面的政策非常曖昧,尤其是當他還是國家機關裏的借調人員的時候。其二,這些投資資金的所有權是屬於他的,這也是不能對外人說的,他只能說是自己的叔叔嬸嬸幫忙拉來的投資,否則,一頂資本家的帽子扣在他頭上,也是麻煩無比。

按照馮嘯辰原本的想法,他把專利的錢全部交給馮華,然後以馮華的名義來注冊投資公司,回國建廠,馮嘯辰自己當個幕後老板就可以了。馮華堅決地要求把產權關系弄得更明晰一些,哪怕為此而多繞幾個彎子。

雙方畢竟是頭一次見面的叔侄,產權明晰了,日後就能夠少一些嫌隙。如果把責權利僅僅建立在親緣關系上,利益小的時候無所謂,萬一企業能夠做大,達到幾千萬、幾億這樣的規模,親戚反目的事情並不罕見。

馮華能夠這樣想,馮嘯辰當然也是樂於接受的。他畢竟也是經歷過市場經濟的人,別說叔侄之間的反目,夫妻為了財產而反目的事,他在後世也聽說過不少了。他此前不敢這樣提,只是擔心馮華、晏樂琴他們覺得生份,馮華主動提出這樣處理,馮嘯辰還有什麽話可說。

唯一讓他擔心的,就是這樣的操作會不會有破綻,萬一被國內“有關部門”察覺,難免會有麻煩纏身。

聽到馮嘯辰的疑問,馮華道:“用咱們中國的老話來說,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這幾家企業之間的關系,如果要認真去調查,總是能夠調查清楚的。不過,像這樣的小企業,我想也不會有人有興趣去查吧?如果真的因為這樣做,你在國內惹上了官司,那你就到德國來吧。”

馮嘯辰點點頭道:“只要暫時不透風就行。叔叔,你放心,中國的政策是會一步一步放開的。現在已經有一些學者提出要鼓勵大家經商,發展多種經濟所有制,而且據說這種呼籲也得到了高層的認可,只是政策的出台會稍晚一些而已。我相信,瞞過這幾年,再往後就無所謂了。”

“如果是這樣,那就沒問題了。”馮華說道。

“那下一步,就是要采購一些設備,還有,我需要找幾個德國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到中國去指導我的生產,目前國內在這方面的人才實在是太短缺了。”馮嘯辰說道。

晏樂琴笑道:“這件事,你叔叔和嬸嬸都不懂,還是我這個老太太來幫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