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後發優勢(第2/2頁)

可這樣的大實話,向鵬是不好意思說出來的。一是因為歐桂生和全建才都是他的領導,他就算再迂,也知道不能當著領導的面說對方不行。其次,歐桂生和全建才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技術人員,他們雖然不懂最新的技術,但對於一些問題的分析卻比他們這些年輕人更為老到,再加上平時對他們也頗為關心,論經驗、論人品,都堪稱他們的老師,向鵬也不願意去指責他們的缺陷。

全建才卻是接過了話頭,呵呵笑道:“馮助理說得對,我和老歐都老了,知識跟不上了,要論搞新技術,還向小向、小胡他們這些年輕人。”

“全總工,您不能這樣說,我們都是您的學生,光是您在電機設計上的經驗,就夠我和小向學一輩子的了。”胡嶽松趕緊說道。

馮嘯辰攔住了他們的互相謙讓,說道:“其實,當今世界的技術更新速度很快,老一代跟不上技術潮流是正常的,這不算什麽錯誤。歐廠長和全總工他們也曾經是站在技術潮頭的,只是現在年齡大了,加上肩上的擔子更重,不可能有那麽多的精力去學習最新技術,小向和小胡你們都年輕,技術上有一些優勢是正常的。”

“瞧馮助理說的,我們其實也就是在學校裏學過一點點而已……”胡嶽松謙虛道。

向鵬則是眼睛一亮,看著馮嘯辰,問道:“馮助理,你的意思是不是說,西易公司那邊的工程師,年齡都太大了,所以跟不上技術發展的趨勢,反而被我們占了上風?”

“正是如此!”馮嘯辰道,“你們想想看,西易的工程師是多大年齡?”

“起碼也有40多歲吧?”胡嶽松道,“這還是他們能夠派到中國來出差的,西易總部那邊,50多歲的工程師也比比皆是,反而是像我和小向這種年輕人很少。我去學習的時候,西易那邊的人看我這麽年輕,還覺得很驚訝呢。”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馮嘯辰道,“西方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是從戰後到60年代末。進入70年代之後,西方就陷入了滯脹。由於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加上基礎建設已經完成,市場趨向飽和,西方的制造業大量外遷。先是遷到日本,後來又向亞洲四小龍等一些地區轉移,西方的產業已經出現了空心化的跡象。像西易這樣的西方大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大多是五六十年代進入公司的,到現在正是50來歲的年齡。這些人在公司工作了30多年,公司不可能辭退他們。而他們不離開,年輕人就無法進入。在這種情況下,西方的年輕人也就不願意去學工程技術了,更願意學習諸如金融、商業之類的專業。一個產業,如果沒有年輕人注入,你還能指望他們掌握什麽最新技術嗎?”

歐桂生在旁邊點著頭道:“沒錯,我看到資料上說,西方國家把工業叫做夕陽產業,說金融之類的是朝陽產業。夕陽都快下山了,年輕人當然不願意去學。”

馮嘯辰道:“西方說的夕陽產業,倒不是指所有的工業門類。像半導體、計算機、生物技術等等,在歐美仍然是很有活力的,屬於他們說的朝陽產業。但像火電機組這種產品,就屬於夕陽了。”

“在咱們這裏,那可是實打實的朝陽呢。”全建才笑著說道。

眾人都笑了起來,馮嘯辰道:“全總工說得對。咱們國家是後起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電力需求未來增長十倍都不夠,由此產生的對於電力設備的需求是十分龐大的,電力裝備產業大有可為。年輕人在這個行業中能夠建功立業,所以小向、小胡這樣的青年才俊才會義無反顧地加入到這個行業中來。”

向鵬和胡嶽松都有些不好意思了,紅著臉連連擺手,示意自己算不上什麽青年才俊。不過,馮嘯辰說的道理,大家倒是都接受了。沒錯,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這是我們的劣勢,也是我們的優勢,後來居上這個詞,並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