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ICM上的華國聲音

能被國際數學聯盟邀請的報告人,肯定無一是庸輩,並且,在學術報告上說講述的內容,也大多屬於領域的前沿方向。

在外界,除了四年一屆的國際數學家大會,恐怕沒有機會連續不停歇的聽好幾場十多個數學領域的前沿學術研究。

僅僅是聽完比爾教授的一場報告,程諾就可謂是收獲良多。

聽大佬的一席講話,可比程諾自己低頭閉門造車的研究一個星期的收獲還要多。

程諾自然是格外珍惜這個機會。

馬不停蹄的從這個會場趕到那個會場,忙得不亦樂乎。

他現在就像是一塊海綿一樣,不斷的汲取著海洋中的知識,充實自身。

由於程諾和譚微微所涉獵的方向有所不同,譚微微目前主攻的是數論領域,所以去聽的大多數那些數論領域大佬的講座,行程排的還算寬松。

而程諾除了去聽數論方向的講座外,也打算去聽其他四五個領域的十多場報告,也因此,到了晚上,程諾是一臉疲憊的在房間裏和譚微微回合。

“用得著那麽拼嗎?”譚微微端著一杯果汁,笑吟吟的問道。

程諾一屁股坐在沙發上,“機會難得,不拼不行啊!”

譚微微開口問道,“你收獲怎麽樣?”

“收益頗豐。”程諾點點頭,“我感覺在這一天收獲的東西,比做一個高端課題項目的收獲還要多!”

程諾說的是實話。

在大佬雲集的國際數學家大會,程諾每天聽到的,學到的,都不是跟著菲涅爾教授一個月工作所能相比的。

在這裏,光是論和菲涅爾教授同一級別的大牛,都不下於十人。

而國際數學家大會要舉辦整整十天的時間,程諾相信經過這次洗禮之後,他的數學水平能提高到更高的一個档次。

可惜的,數學大會持續的時間只有十天,要是一年半載的話……

好吧,貪多嚼不爛,即便真的持續上一年半載,程諾提升的也有限。

即便是現在的這種強度,每聽完一場學術報告後,程諾還必須要消化一番。

和譚微微簡單聊了下今天的收獲,安排了明天還是繼續分頭行動的事宜外,程諾便回到自己房間。

……

次日,大會第二天。

相比於第一天開幕式時兩千多位數學家同時到場,今年活躍在酒店各處的數學家就明顯少了不多。

程諾倒是沒有關心少的那群人到底幹什麽去了,繼續按照他的時間表去聽學術報告。

今天程諾第一站去的是偏微分分會場。

上午這裏將會連著有四場四十五分鐘的學術報告,足以讓PED方向的數學家過足癮。

庫林教授報告幾何分析相關內容,傑邁教授講述水波方程長時間存在性,古德教授報告關於幾何測度論在線性PDE奇性分析中的應用,邁哈教授對指數以及冪形式非線性熱方程在Exp Lebesgue空間中估計的講解。

四位教授是目前偏微分方向最頂尖的數學家,程諾也沒有錯過這次機會,四場報告幾乎是一點不落的聽完。

令程諾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傑邁教授的報告,報告思路清晰,步步推進,先分析問題的難點所在,再解決這些難點。

例如通過變量替換解決方程非雙曲系統的困難,通過考察極限ODE系統改進波動Sobolev不等式的估計,從而獲得耗散系統的L-∞模所需要的衰減。

這些新奇的思路,給予程諾很大的點撥。

……

下午,程諾徘徊在函數論、數論、幾何學這三個分會場,聽了幾位大佬的報告。

到了晚上,準備放松一下的程諾去聽了華國幾位邀請報告人的講座。

之前提到過,本屆共有十八位華國數學家作為邀請報告人,在各自分會場進行一小時或四十五分鐘學術報告。

十八人中,院士三人,教授十五人,其中有六位都擔任著世界級名校名譽教授的身份。

程諾先聽的是張平之院士的講座,作為北大最年輕的一位副院長,張平之院士今年才五十多歲,算是還沒有過進行數學研究的黃金年齡。

同時,張平之院士還是長江學者的獲得者,在國內數學界的聲望比方若愚教授還要高上一些。

作為這次帶隊來米國的領隊,張平之院士和其他十七位數學家,共同組成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的華國聲音。

讓眾人意識到,現在的華國,已經不想上個世紀那樣,在金字塔低端的角落裏默默無聞。

數學是一場與寂寞為敵的遊戲,每個光鮮耀眼的背後是夜以繼日的苦思冥想,歷經心智的磨煉,我們所擁有的是一顆更加平靜,更加執著的心,而華國人,從來不缺乏這些。

張平之院士報告的主題是《Interaction between singularity theory and the minimal model program》,報告中回顧了關於奇點理論的最新研究,重點是它們與極小模型綱領的關系,包括了對偶復形的構造與性質,對數典範閾值上升鏈猜想的證明以及關於klt奇點的“局部穩定性理論”的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