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肉聯廠的問題(第3/4頁)

現在廠子裏的人幹什麽的都有,大多都混的不怎麽樣。原本鋼廠的人出來都是雄赳赳氣昂昂的,可是這幾年逐漸不如以前,到了現在,倒是肚子越來越雄赳赳起來——肚裏沒糧,能不鬧騰嗎?

有些能放下面子的,在街頭跑個三輪車,賣個煎餅火燒茶雞蛋或者賣個菜什麽的,還有些修個自行車摩托車,這些好歹都能顧得上肚子。

可是更多的是幹粗活的大老粗,文化水平不高,技術上都是和煉鋼有關的,澆築磨具倒是有一手,可是掙錢吃飯上,那就沒個著落了。

除此之外,像原本還可以的肉聯廠,這兩年已經不是走下坡路,而是在玩‘跳傘’了。嗖地一下,人們似乎都還沒反應過來,這廠子就從天上直奔地面了。

現在越來越紅火的,反倒是一些私營企業——這也是地方上常見的情況,老企業因為設備落後,人員臃腫,在競爭力上,反而不如一些後來居上的私營企業。

別的廠子不行,一時半會大家也都沒什麽好辦法。比如鋼廠,以前那可是個大廠,人多事雜,想找個接盤的都不太可能。

倒是肉聯廠,就有些人提議,這個肉聯廠好歹前兩年還是挺可以的,是不是可以搶救一下?

怎麽搶救?

真有辦法的早就該有了,也不會等到現在。

於是就有個比較愣的提出,肉聯廠雖然是老廠,不過規模也不大,要不幹脆打包承包出去,或者賣出去得了。現在不是不少企業都是這樣,從公的變成私的,結果一下子不但活了,還火了嗎?

結果這個提議一提出來,大家都是不吭聲了。

為什麽?

兩個原因,一個是現在開口的話,回頭給肉聯廠的領導知道自己支持賣他們廠子的話,那就得罪人了。人家現在好歹是個領導,廠子一賣,讓他們上哪兒去?

這就是為什麽大家覺得提議的人,有點愣的原因。

二來就是,都知道縣裏有個養牛場,鬧著玩似的弄了個小牛肉幹加工廠,沒想到那牛肉幹還賣的挺火爆,現在都時不時地在電視報紙上打個小廣告。

如果是單獨一個小牛肉幹廠的話,那也不怕。可是小牛肉幹廠後面,還站著一個日進鬥金的吸金怪獸的話,那就很值得讓人重視了。

這種情況下,一般人誰來接這個肉聯廠啊?人家那牛肉幹廠雖小,可是不但背後有雄厚財力支持,還是養牛場自產自銷。而肉聯廠是買牛宰殺,然後加工銷售,這一對比,競爭力孰強孰弱,還用說嗎?

早些年肉聯廠可不是以牛肉幹為主的,那時候牛肉販子飯館都是來肉聯廠買牛肉,遇到供應緊俏的時候,那些買肉的還得找人托關系送點小好處。到了後來,人們手裏逐漸有了錢,開始自己宰殺,肉聯廠對於供應當地生肉的生意,基本就沒了,更多的都是靠外地的客戶。

但是這兩年,連外地客戶都沒了,生肉生意是徹底沒了——這原因不用想就知道,肉聯廠沒有穩定貨源供應,從農戶手裏買牛,成本高肉質還沒保證,根本不可能適應當前的經濟形勢。

肉聯廠的工人們有時候也會想到一個問題,本來肉聯廠也不至於一下子就垮的,可是這縣裏出來個姓燕的養牛大戶,才讓肉聯廠的境況愈下的——這麽想也有道理,現在三岔河養牛場進牛的價格,就能影響到三岔河牛市的牛價。而三岔河鄉牛市的價格漲起來,別的地方,也不可能低太多。

肉聯廠就靠著從市場上買牛,牛價一直漲,他們的日子肯定越來越不好過——但是對養牛場來說,這點價格差真就無所謂,育肥牛一頭比不育肥多個百十斤肉輕輕松松,沒看現在不少肉販子和飯館,都不再自己買牛宰殺了。

如果讓肉聯廠的領導來說的話,那就不是三岔河鄉養牛場影響肉聯廠,而是應該說,肉聯廠如今這樣,全怪三岔河鄉的那個養牛場。

本來肉聯廠靠著牛肉幹,還能苟延殘喘的,可你一個養牛場,不好好養牛,搞什麽牛肉幹,還挖我們的技術員,價格賣的比我們便宜,名頭還喊什麽高档牛肉,賣到香江的……等於是徹底斷了肉聯廠的最後一點生路。

這麽想……仍然有點道理。

湯河縣作為萬城黃牛重點養殖區域,肉聯廠又是老牌子的廠,那牛肉幹再怎麽說,也還是有些名氣的。原本別看廠裏只是偶爾開工,可就靠這個偶爾開工,就夠養活‘一部分人’了。

現在倒好,燕老板這是無意之中,就成了斷人家‘財路’和‘活路’的罪魁禍首——實際上這都是明面上的理由,廠子如今這模樣,心裏明白的人也不在少數,只不過大家都揣著明白裝糊塗,沒人說而已。

總之說一千道一萬,現在是人們都認為,只要有燕老板這尊大神不垮台,三岔河鄉那個養牛場不倒閉,肉聯廠想起死回生,想找人接手,那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