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版權 偶像(第2/3頁)

前兩年鞏德力又通過香江那邊的朋友,把廠子弄成了港資企業。現在業務越做越多,企業規模穩步擴張,都開始在考慮吞並省城的老皮革廠了。

用鞏德力的話就是,老技術員們都是寶,只要有了人,企業發展起來根本不是問題。

這一段時間因為一直談老皮革廠的是收購不順利,心情一直不怎麽好,想來買輛車還遇到銷售經理丟下自己去招呼兩個年輕人,才差點因為多一句話鬧出風波。

燕飛閑扯著就開始問起了自己關心的問題,鞏德力一聽他想自己辦皮具廠,立刻就表示:“你如果想辦皮具廠的話,完全可以從省城這裏的皮革廠挖點技術員工出去,開始做一些小制品,比如皮帶錢包等小東西,等企業穩定後再逐步考慮做服飾或者家具。”

“現在已經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在保證自身質量的情況下注意廣告宣傳,制造名牌效應,市場很大,只要用心做,企業絕對能發展起來。”

鞏德力也不怕直說,就他說的,國內市場大的很。他現在的主要業務是家具,客戶都集中在南方,燕飛如果開辦企業的話肯定要先從小的做起,在周邊打市場,對他來說競爭真不大。

而且鞏德力覺得燕飛也有優勢,至少貨源充足,只要生產出來的東西不差,想發展起來真不難。

現在是企業發展的黃金時代是沒錯,但是掛羊頭賣狗肉的企業多的很。有些明明就是地方企業,換個牌子就冒充外資,弄個‘洋氣’點的稱呼,質量不咋樣,只靠宣傳坑一批人又一批,等到實在沒得坑了就換個牌子繼續坑……這樣的企業真的不少。

鞏德力說這麽多,除了不怕燕飛和自己搶生意,還有就是想和燕飛打好關系。香江郭家的專屬供貨商,聽燕飛和徐小燕的談話裏,知道他們和郭靜婭的關系還不錯,作為客戶市場在南方的一個企業老總,和這樣的人打好關系總是沒錯的,說不定以後還有機會借一借郭家的名頭。

燕飛對於皮具廠多少也了解點,最早考慮到自己處理場裏的牛皮的時候,他就一直考慮上皮具。但是這年頭的經濟形勢雖然越來越好,可對高端的皮具市場究竟如何,他還真不太了解。

做了這麽長時間企業,他就算不是專業的也知道一點,如果一個企業一開始就給產品定位太低的話,以後想提高產品形象,打造品牌效應,那就難了。

就好像市場上現在最多的兩個星星的牌子的球鞋,整個鎮上的學生們不敢說有一半都穿這個牌子的,但是說是四分之一的話,絕對不誇張。

一二十塊錢一雙的布球鞋,學生一雙能穿幾年,就算破了縫縫補補的還能穿。有的前前後後打上幾個補丁,還是照樣繼續穿,一直穿到鞋底薄的不能再穿為止。

但是這個牌子的鞋子定位就是這樣了,如今鎮上的人也開始有人穿‘高端運動鞋’了。就比如林海虎穿的那種,鄉裏的老頭老太太們看見都以為是棉靴的那種。

如果論舒適的話,鎮上的大部分穿這種‘靴子’的,都是和林海虎的品位差不多——只說品位也不對,原因還是沒錢。大家買雙幾十塊的咬咬牙可以接受,但是如果超過一百的鞋子,還真覺得貴。

當然皮鞋就另說了,有些正府上班的總不能也弄雙兩個星星的,那不是有損形象嘛!

以燕飛的眼光來看,隨著發展,兩個星星的牌子的運動鞋肯定要被搶走一大部分市場。像現如今這樣的滿街都是兩顆星的情況,遲早會改變。

因為大家肯定會越來越有錢的,這是毋庸置疑的。生活越來越好誰都能看到,以前大家的夢想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現在電話都開始逐漸普及了。甚至黑白電視機都逐漸被淘汰了,洗衣機也淘汰了原來的那種單缸的……

有錢了人們肯定選擇更貴的產品,那時候兩顆星的市場情況就沒現在這麽樂觀了。

照燕飛的想法,自己要是做的話,一開始就要打著高端的牌子。同樣是一雙鞋子,多打點廣告,弄個品牌效應,平白能多賣好幾倍的錢,何樂而不為呢?

正在和鞏德力商量著,威爾已經脫下來了廚師服跑了過來:“親愛的燕……”

“你能不能正常點說話?”燕飛聽著就別扭。“明明都是本地通了,還非得扯著一口‘洋腔兒’,你不別扭嗎?”

“燕兄弟!”威爾也從諫如流,一句話說的旁邊的鞏德力和侄子差點樂起來。“我要是這樣說話,你們這裏的人都會覺得特別稀奇,很不習慣。反而我要用是用這種讓你倒胃口的腔調說話,他們才覺得正常。兄弟我也是沒辦法啊!”

燕飛一想也樂了,好像……確實是這樣。

大家都習慣了在電視上看那些有些古怪的翻譯腔,覺得‘老外們’說話必然要拿腔捏調的聽著不順才對,忽然冒出來個一口一個大兄弟的本地口音老外,那更古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