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接天荷葉 十裏桃花(第2/3頁)

其實縣裏也高興,從大局看少收過路費是小錢,一個牽牛花企業讓多少人有錢消費,給縣裏增加了多少收入,那都是沒法細算的。

城郊鄉那邊幾個村子也美滋滋的,以後去縣城,想騎自行車就騎自行車,想走路也不怕累。就算挨著河的村子,到縣裏也就是十來裏路,半小時就走到了。

以前也是同樣這麽點路,可是走土路和走柏油路能一樣嗎?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更好,去縣裏上高中的以前回個家都難,現在就方便了。

總之有這麽一條路,真是皆大歡喜。

典禮一開始,焦書記過來講幾句話,燕飛上去再說兩句,記者們跟著拍照攝像,然後大家一起剪個彩,鞭炮一響,儀式就成了。

剩下的就是熱鬧,反正現在農活都不忙,大家也願意出來樂呵,都去熱鬧熱鬧去。

過後燕飛和焦書記談了一陣子,焦書記算是破例,留在這裏吃了頓午飯。

吃飯的時候鄉裏一把手傅震拉著派出所長許昌盛湊了過來,找焦書記和燕飛商議鄉裏發展的問題。這倆人倒是能談的來,現在派出所長沒個什麽事兒,給傅震當起了參謀。

兩人商議的是讓鄉裏種植蓮藕和桃樹。

這是根據三岔河鄉的地理條件想到的,湯河縣的朱砂紅桃遠近聞名。但是因為桃子不方便運輸不耐貯存,一直沒有大的發展。

但是現在牽牛花把鄉裏的名氣帶起來了,來這裏的人也多,以後桃子的銷路比較好打開,傅震和許昌盛這才把主意打到了桃子身上。

還有蓮藕,也是個好東西。論經濟實惠,池塘養魚帶蓮藕,或者泥鰍什麽的都可以,總之挖上池子種蓮藕,是穩賺不賠的事兒,省心省力就把錢賺了。

三岔河鄉河多,沿著河挖點池塘,到時候有個幾百畝的荷葉,再來個十裏桃花,那景致……嘖嘖,想想就讓人心曠神怡啊!

又能賺錢,又能有景吸引遊客來玩,一舉幾得的事兒,這事兒幾乎是他們一提起來,燕飛和焦書記就覺得挺靠譜。

肯定靠譜啊,燕飛又不是沒吃過本地的桃子和蓮菜。桃子是需要稍微管理一下,種蓮菜根本不用怎麽管,只要前兩年打好基礎,以後只管年年挖就行——至少在燕飛的理解中是這樣的。

鎮上寨墻邊那兩家種桃樹的,一家是老兩口種的,稍微管一管,每年結的桃子都能壓彎枝頭。另一家就一個孤寡老人種的,行動也不方便,基本沒怎麽管,可是每年照樣能收入點,夠他一個人一年生活費了。

至於說蓮菜,燕飛印象中,只見過人挖蓮菜,就沒見過人怎麽管理。

其實現如今三岔河鄉種什麽都能發財,只要是經濟作物,就沒有賠錢的。自家鄉裏就有化肥廠,到處都有牛糞可以做肥料,這是基本條件。

外部條件的話,經常還有零散的客商來收雙孢菇蚯蚓還有小辣椒蔬菜等,來的客商一多,鄉裏人就願意去種植他們收購的東西,種的越多,客商越多……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三岔河鄉有一個其他地方無法企及的優勢,那就是土地都不用翻。蚯蚓糞帶喂養蚯蚓過後的廢渣直接扔地裏,多扔點蚯蚓進去,那就是最好最肥沃的土地,化肥都不用,也不用收了一茬青菜就把地整一番。

除了需要打點農藥,這種方式種出來的蔬菜,在大城市裏可以直接當有機蔬菜賣。

這也是個環境因素,大家都不用化肥的時候,誰家用就會覺得很‘虧’。哪怕是多收點,可是一劃算肥料錢,立刻就知道其實沒賺什麽,還平白落了個使用化肥的名頭。

目前這種情況還僅限於菜地,如果說什麽時候全鄉所有的土地都能達到這種效果的話,哪怕燕飛的化肥廠生產的都是有機肥,恐怕也只能賣外地了。

傅震和許昌盛找燕飛商量,是想讓燕飛說句話,讓西邊的那幾個村子種桃樹。不需要太多,沿著路兩邊種上幾排就行,等到桃花一開,從西邊新公路到三岔河鄉這十來裏路,那一路走來得有多好看?

等桃花謝了接下來就到了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季節,還怕沒人來三岔河鄉玩嗎?只要有人來,哪怕他們只是來吃吃喝喝,多少不也是錢?人一多,那不就財源滾滾了?

燕飛一聽他們描繪的景色,也挺樂意。但是讓他去勸說人家種桃樹,他不幹。

他的理由充分的很:“要說種這兩樣東西,我要是在家的話,你們來開口我肯定會勸他們幹。因為我也勉強算是半吊子的技術員,對這些東西多少懂點。哪怕是不懂,我現在學都來得及。別的不敢說,不管是蓮菜還是桃樹生了病,我都能管一管。但是現在我經常不在家,這事兒我要說了,以後搞不好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