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火箭試驗前夕

顧松笑著說:“年初在燕京,我和愛國者的馮總聊了聊。目前人工智能的硬件裝備這一塊,民用還不現實,但特種裝備的需求卻並不小。我想,安防領域是個很好的切入點。能形成產業規模的同時,還能為將來往民用消費市場拓展打下人才基礎。”

張忠學聽到安防二字,既想到了國家防務需求,不知道為什麽也想到了顧松的高標準學校。

也是……巧合嗎?

“愛國者在光學鏡頭和圖形視頻處理這一塊,這幾年打下了很深厚的基礎。”顧松繼續道,“現在,我正和他合作研發更高處理能力的圖像識別人工智能技術。綜合運用攝像頭模組、紅外探測儀還有其他諸多的觸感器,可以研發更先進的探測、預警裝備系統。”

張忠學聽得一知半解,只能說:“可惜今天時間倉促。這樣,我也先安排人調研一下,做些功課。等顧總返回天府之後,咱們再專門坐下來探討。”

顧松點點頭,就不再繼續說這個話題。

西川建設有華國最大的風洞群,在航空防務領域地位非常特殊。可以說,華國所有生產的飛機,在正式交付服役前,都會到西川進行測試。

與之相配套的,就是西川非常成熟的一套工業制造體系。尤其是天府飛機工業,那更是鼎鼎有名。

在這些領域,顧松並不準備深度介入。但貢獻一下技術研發力量,在華國最核心的層面刷點好感,對燧石航天將來計劃的展開是非常有利的。

就好比這一次和航天系統的合作。

和張忠學吃完了飯,婉拒了張忠學秘書的陪同,顧松就和趙鴻濤一起,接上了顧彤和謝茵然往川北去。

簡玉書則提前去昌西衛星城去了。

車子到了川北縣城,見到閨女的謝鴻信心情好得很。

趙鴻濤帶著顧松和江小白,去其他鄉鎮裏去看已經開工的項目。

坐在車裏,從車窗看外面雖然不富裕、但很寧靜的小城百姓,顧松一路沉默著。

江小白不知道他為什麽是這樣的情緒,隨口說了幾句話,見顧松興致寥寥,也就不再開口。

看著熱火朝天的工地,顧松總算露出一些期許。

終歸會帶來一些改變吧。

回到川北縣城和謝鴻信晚上一起吃了個飯,聊到正在永寧準備搬家的顧家和謝家,謝鴻信是感覺美好生活在前方的。

顧松放下心事,又好好喝了一頓酒。

次日再次分頭行動,顧彤和謝茵然在簡玉書的安排下開始去旅遊了,顧松和江小白又跑了兩天,就回到了天府。

這一次時間充裕,顧松就認真地向張忠學闡述了自己的思考,然後也代表燧石科技表了態。

天府雖然沒有武湖那麽好的教育科研院校資源,但西川領導也是花了大力氣,布局天府的高科技產業的。尤其是在軟件領域,天府在國內也數得上名號。

現在雖然還沒有正式宣布突破了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難點,但顧松早就把相關的算法研究課題、深度學習思路安排給林耀東林耀西兩兄弟了,只待時機而已。

一旦到了合適的時間節點,顧松是不會瞻前顧後的,直接就會上馬實際的應用。

不管是基於微信微博等等這些軟件生態裏的語義識別、圖像識別亦或是語音識別、語音交互,還是嫁接上智未來等等其他數據庫所制造的智能硬件,都會迅速鋪開。

到那個時候,如果西川已經做好了準備,總能拔得一些先機的。

張忠學本以為顧松是已經有非常成熟的想法了,結果深談下來,卻發現主要還是停留在務虛的層面,不免略有失望。

大概,他也清楚這次到西川來,地方上會有一些想法,所以才拋出這麽一個大餅出來。

藍圖挺誘人的,誰不知道人工智能是未來?但現實也很骨感,如今八字還沒一撇不是?

心裏做此想,張忠學當然並不會表現出來,仍然是抽了半天的時間,帶著顧松看了看天府的產業園區。

“顧總這次到西川,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昌西那邊的發射實驗吧?”回去的路上,張忠學不經意地問道。

顧松笑了笑說:“我個人最關心的,是捐款的落實情況。昌西的實驗,把握比較大,只是見證一下。”

“把握比較大?”張忠學有點驚訝,“我聽說,這個實驗的技術含量可不低啊。一旦成功,就是一項核心技術。如果顧總剛剛涉足航天領域,就能取得這樣的成功,那就太令人驚訝了。”

“其實說技術含量,主要還是這兩年精密制造、集成電路這些行業的基礎有了一定提高,所以水到渠成。”顧松也提醒了一下,“很多行業,看似還很遙遠,但其實已經在人們不知不覺當中,具備質變的基礎了。火箭可回收的技術,其實理論上思路上很早就有。但它畢竟是一個系統工程,也許就因為一兩個小難點暫時沒辦法突破,就卡在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