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時代的弄潮兒

林子軒到慕姍姍家吃飯,慕致遠和他說起一件事。

“要不是姍姍說起,我還不知道那首《一無所有》是從你這兒傳出去的。”慕致遠沉聲道,“現在有不少人對這首歌過度解讀,影響很不好。”

“我在報紙上看到了,那只是我寫給姍姍的一首歌。”林子軒解釋道。

“我自然知道,可那些人不會管歌曲的本意,他們只會按照自己的理解看待這首歌,現在社會上思想混雜,年輕人尤其如此。”慕致遠憂心道。

自從林子軒在酒吧唱了《一無所有》之後,這首歌就像病毒一樣迅速的在京城的搖滾圈子裏流傳開來,形成了一股風潮。

幾乎每家酒吧和歌舞廳都在唱著這首歌。

由於林子軒沒有留下原始的曲譜,那些搞搖滾的青年變著花樣地翻唱這首歌,從而形成了各種不同曲風的《一無所有》。

這個年代華國搖滾樂還處在啟蒙階段,搖滾青年都在學習和借鑒國外的搖滾歌曲。

搖滾音樂在華國屬於非主流,或者說是地下音樂。

《一無所有》擺脫了國外搖滾樂的影響,采用華國北方民歌的曲調和口語化的歌詞發出震撼人心的呐喊,這是一首正宗的華國搖滾樂。

從這一刻起,華國有自己的搖滾樂了。

隨著歌曲的傳播,對這首歌的看法也產生了分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

很多人都想知道那天晚上酒吧裏到底發生了什麽,一個青年上台唱了這首歌,然後就消失無蹤了,這件事本身就具有傳奇性。

根據當時在酒吧裏的人所說,他們看到歌曲的原唱者和一位女孩一起離開了酒吧。

如此說來,這應該是一首愛情歌曲。

但有人不同意,認為這是一首表達理想,渴望自由的歌曲,這首歌曲裏沒有矯揉造作的愛情,只有發自內心的呐喊。

還有人覺得這是失落和迷惘的青年面對前路的孤獨和宣泄。

甚至有人說這是對社會的批判,是對過去年代的反叛。

如果這首歌只是在酒吧和歌舞廳唱唱倒是沒什麽,可在十一月份京城體育館的一場大型演唱會上,一位搖滾歌手唱了《一無所有》,引起現場觀眾雷鳴般的歡呼聲。

如此就把這首歌推向了社會,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林子軒看到報紙上的報道,稱贊者不多,批評者倒是不少。

在這個時代的華國,搖滾樂本來就不受待見,搖滾青年和失足青年沒什麽區別,都是社會上閑散的混子。

《一無所有》造就了兩個極端。

一個是青年人特別喜歡,被奉為神曲,第二個是媒體的批判,現在國家正在大力的搞建設,圖發展,你唱《一無所有》是什麽意思。

“很麻煩麽?”林子軒詢問道。

“只是一首歌,倒是不麻煩。”慕致遠平靜道,“不過以後怕是不能在正式場合演唱了,這對你沒什麽,你又不去唱,也沒人知道是你寫的。”

林子軒明白這是下了禁令了,無論是電視還是演唱會上都不會有這首歌的影子。

“那就好。”林子軒放心道。

“我是擔心你會沖動,被他們架在火上烤,這才和你說一聲。”慕致遠提點道,“那些對這首歌過度解讀的人不見得有事,你要是出頭,最終倒黴的還是你自己。”

“我平時不唱歌,那天就是有點激動,這才上去胡亂的唱了一嗓子。”林子軒說明道。

他明白慕致遠是為他好。

所謂槍打出頭鳥,那些在一旁架秧子起哄,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人最後不會被追究,而站出來充當英雄的人往往沒有好下場。

大家或許會認為這樣的人是好樣的,值得尊敬。

但其中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英雄從來都不是那麽好當的,或許他原本並不想成為英雄,可被那些人高高的擡起來了,不當也不成,只好硬撐下去了。

林子軒沒打算做什麽英雄,他只想著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你啊,以後還是少激動吧。”慕致遠苦笑道。

他從女兒那裏了解到整個過程,知道當時女兒要到國外出差,倆人有點爭執,林子軒才唱了這首歌,從這個角度看,這的確是一首愛情歌曲。

只是這首愛情歌曲卻在音樂圈子裏掀起了偌大的波瀾。

看著這位準女婿,慕致遠腦海裏突然冒出了一句話。

時勢造英雄!

無論是《頑主》還是《渴望》,包括這首《一無所有》,都和這個時代頗為契合,林子軒似乎輕易的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從而寫出了小說、劇本和歌曲。

現在國家鼓勵經商,不少人都跑到南方做生意,媒體給這群人一個稱呼叫做弄潮兒。

每個時代都有那麽一些人,站在潮頭浪尖,笑看風雲,他們就是大時代的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