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仨人

在林子軒看來,過兩年輕便的手機就會傳入華國,傳呼機會逐漸退出市場,不如安裝固定電話來的方便,能夠用的長久。

這些都是生活瑣事,倆人可以慢慢商量。

經過兩天的休息,他們明天就要去上班了,在體驗了美國快節奏的生活後,他們又要融入京城這種慢悠悠的步調了。

事實上,現在京城的生活節奏已經在變快了,只是和紐約相比,還是顯得緩慢。

不用搶時間,不用擔心工作做不完,不用沒日沒夜的加班……

安適,悠然。

早上,慕姍姍六點半起床做早飯,七點鐘倆人吃飯,收拾妥當後,林子軒開車先把慕姍姍送到華國電視台,然後去接李虹。

慕姍姍暫時負責《華人在紐約》這部紀錄片的後期制作,以及新節目的籌備工作。

這部紀錄片由於得到美國華文電視台的配合,搜集到不少珍貴的資料片,從歷史和現實兩方面深入的挖掘華人在紐約的生活。

慕姍姍尋訪了不少老人,聽他們講述當年移民的故事,以及對故土的思念。

落葉歸根,是華國百姓的傳統觀念,越是老人越是思鄉。

關於她的新節目,台裏已經批了下來,就叫做《文化訪談》,暫定為半月一期,如果觀眾反響好的話,還有足夠新鮮的話題來討論,再改為一周一期。

這類節目面對的觀眾群體較小,剛開始不可能和《方大綜藝》那麽受歡迎,只有堅持下來,形成節目獨特的風格才能獲得成功。

這很考驗主持人的功底。

經過在紐約的學習和思考,慕姍姍做好了準備,《方大綜藝》只是讓華國百姓認識了她,這一次才是展現她實力的時候,這是她一個人的舞台。

林子軒把慕姍姍在華國電視台門口放下,接著去接李虹。

在車上,李虹向他介紹了那幾位老同志的來歷和性格,那位會成為藝術中心制作主任的老同志叫做張建功,五十多歲,來自京城市委宣傳部。

其他幾位老同志大多來自京城各文化部門,基本上都到了退休的年紀。

現在國家提倡給年輕幹部讓路,這些老同志就調離原單位,到新單位發揮余熱,站好最後一班崗,給年輕人做榜樣。

林子軒把這些細節一一記下。

工作不僅僅是工作,還要處理各種人事關系,這些老幹部需要的是尊重,不是來鬧事的,有了李虹的提點,他相信能處理好雙方的關系。

到了藝術中心,林子軒走進院子。

如今這間大院裏人來人往,繁忙了許多,不少都是生面孔,別人認識他,和他打招呼,他卻不認識這些人,都是這半年加入進來的新人。

一時間,林子軒有種時光荏苒的感覺,我也是單位裏的老人了。

或許,用不了多久藝術中心就要搬到一個更大的地方,這裏顯得擁擠起來。

來到辦公室,馮小剛正在桌子上寫材料,劇組成員回來之後,都要寫一份在紐約拍攝的材料,這倒不是為了審查,而是單位正常的工作流程。

這和出差之後寫工作報告一樣,就是走個形式。

“小林,晚上尤子請客,老地方。”馮小剛擡頭說道。

“老地方?尤哥都發財了,怎麽還是老地方?”林子軒吐槽道。

“呵呵,你又不是不知道尤子的性子,他能主動請客就不錯了,要不晚上咱點倆貴的菜,讓他心疼心疼。”馮小剛玩笑道。

“算了吧,吃頓飯別吃出事兒來,否則全國人民饒不了咱們。”林子軒調侃道。

所謂的老地方就是他們經常喝酒吃飯的小飯館,是地道的老京城風味,價錢實惠,老板是熟人,吃著放心,不拘束。

兩人開了幾句玩笑,聊起了工作。

《京城人在紐約》接下來是後期制作,估計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沒林子軒什麽事,馮小剛還要繼續忙碌。

制作完成後要讓華國電視台的領導和總局驗收,少不了進行修改。

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備受期待,總局希望能起到宣傳作用,華國電視台期望能增加廣告收入,藝術中心也想著能小賺一筆。

馮小剛則是渴望獲得成功,為以後拍攝更多的影視劇爭取機會。

林子軒對這部劇有信心,題材新穎,故事精彩,演員給力,成功是必然的。

馮小剛有點忐忑,對他來說,沒有獲得觀眾的認可之前,他的心都會懸著。

“下個月金鶯獎,咱們《編輯部的故事》呼聲很高,這回尤子有機會拿男主角獎啊。”聊完工作,馮小剛轉移話題道。

十月中旬,華國電視節目金鶯獎就會舉行,《編輯部的故事》成為大熱門。

“那晚上可不能放過尤哥,要多灌他兩杯。”林子軒提議道。

馮小剛笑著表示同意,他也是這麽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