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任性

回到京城,林子軒接到張藝謀的電話,張藝謀告訴他《活著》的劇本通過了審查。

在華國,想要拍攝一部電影要先提交劇本梗概或者完整劇本在總局備案,經過審查,同意拍攝的電影會發放《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回執單》和《攝制電影片許可證》。

有了總局的許可證才能拍攝電影,否則就是違規拍攝,一律當作禁片處理。

影片拍攝完成,還要把片子送審,只有影片通過了最終審查,才能安排在影院放映。

這就是一部電影要走的正規流程。

劇本這一關相對容易些,劇本只是文字性的描述,遠沒有影像來的那麽直觀。

只要小心的規避一些敏感地帶,通過的可能性很大,作家都是玩文字遊戲的好手,同樣一件事用不同的表述方式,給人的感覺會完全不同。

不過,一旦把劇本拍攝成影像,那些文字遊戲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再者說,有些導演喜歡在拍攝的時候改劇本,最後拍攝出來的片子和原來的劇本可能出入很大,甚至是兩個含義不同的故事。

所以,影片的最終審查才是關鍵,它會決定這個片子能不能上映。

不管怎麽說,林子軒還是很佩服張藝謀,他改過很多次劇本,非常清楚想讓這麽敏感的題材通過審查是多麽的艱難。

《活著》是由小說改編成電影,這個沒有花招可用,不是說你提交一個幾千字的劇本梗概就能過關的,總局的人知道《活著》是一個什麽故事。

也就是說,張藝謀要拿出完整的劇本,還要對劇本進行解釋,說服總局的那些人。

這裏面不僅僅是劇本的問題,還牽扯到你有沒有讓總局妥協和讓步的能力。

在華國,或許只有大導演張藝謀才能拿到《活著》的拍攝許可證吧。

以姜文為例,就能了解其中的艱辛。

姜文剛回國就興沖沖的準備籌拍自己的第一部電影,他不是張藝謀,不能說句話就會拉來大筆的投資,他想先嘗試走正規的路子。

在京城,京城電影制片廠專門拍攝故事片,是京城影視圈的老大,當初林子軒和馮小剛寫了《大撒把》的劇本,就是托人把劇本送進了京影廠。

姜文怎麽說也是華國的一線男演員,和京影廠的不少領導都認識。

他把《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劇本提交了上去,人家一看這本子的年代背景和大概故事,就給退了回來,不拍這類電影,連修改的意見都沒提。

姜文想要通過一個青春期的成長故事來展現整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他的心太野了,也表現的太明顯,別人一看就能看出來,如果他只是寫一個青春期的愛情故事,興許還能先騙到投資。

主要是這時候的姜文還有點小驕傲,不想耍那些小花招,覺得該怎麽來就怎麽來。

這條路走不通,那只能自己拉投資,走合拍片的道路。

這就牽涉到華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這家公司受國家電影主管部門委托,負責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的管理、協調和服務工作。

只要是境外的資金想通過正規渠道進入國內的電影市場,就需要和這家公司聯系。

他們會聯系境外的投資公司,也會推薦國內優秀的電影項目,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

姜文把劇本遞交給華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人家看了劇本,倒是沒有拒絕,而是要求修改劇本,否則很難通過審查,獲得拍攝許可。

在林子軒看來,姜文就是太鋒芒畢露了。

他急切的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還不懂得妥協,或者說他不願意妥協,就是這麽任性。

張藝謀同樣任性,《活著》要比《陽光燦爛的日子》的題材更加敏感,他還是想方設法的要拍,唯一不同的是他比姜文更懂得變通。

在這一年,他們都在任性的拍攝自己想拍的電影。

張藝謀已經拿到了拍攝許可,姜文還在痛苦的修改著劇本。

“我以前拍戲總覺得那些劇本實在不怎麽樣,要是我來寫肯定比這好啊,現在我總算知道原因了,不是人家劇本不好,而是這麽改來改去的能改的好才怪。”姜文抱怨道。

“你這才到哪啊,現在正在放映的這部《大撒把》,我和馮哥改了兩個月,你要麽先寫個劇本梗概糊弄過去,要麽就是收起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林子軒建議道。

“我再想想吧。”姜文憂郁地說道。

想要說服一個固執的人很難,除非是在他四處碰壁之後,林子軒暫時不打算理會姜文,讓他先自己嘗試,等他想通了再說。

十月份,葛優主演的電影《大撒把》上映了。

京城電影制片廠借著葛優拿到電視金鶯獎最佳男主角這個契機推出了電影,先是在京城的電影院放映,隨後會在全國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