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局觀

林子軒給了曹靜德一份《新白娘子傳奇》的故事大綱,曹靜德回台灣和台視的高層協商,如果確定要投資拍攝,接下來就是走程序,做前期的籌備工作。

保守估計,這部劇的投資大概在1000萬左右。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會出資100萬,提供外景場地和幕後工作人員,配合台灣攝制組在內地取景拍攝,獲得這部電視劇的部分版權。

合拍片基本上都是這種模式。

林子軒不會把這種紅極一時的電視劇拱手讓人,總要占據一些主動,海外的版權可以給台視,內地的版權要自己留著。

這些細節可以慢慢談,就看台視有多大的決心了。

送走了曹靜德,林子軒把商談的結果匯報給了張建功和李虹,順便談了一下他的感受。

他在紐約和當地的華語電視台接觸的時候就有過這種感觸,無論是國外還是港台地區的電視台都非常注重收視率。

這些人談到一档節目,都會拿收視率來衡量節目有沒有價值。

就算這個節目再有深度,受到專家和學者的一致好評,只要沒有得到普通觀眾的認可,就不是一档好節目,收視率就是衡量的標準。

在華國,目前還沒有專業統計收視率的機構。

以林子軒曾經工作過的京城廣播電台為例,想知道那個節目受到聽眾的歡迎,就看聽眾來信的數量,有的節目組一天收到上百封信件,有的則只有十幾封。

廣播電台不會主動的派人進行抽樣調查,收集數據來判斷哪些節目應該砍掉。

這就是華國廣播行業的現狀,他們不怎麽在意聽眾的意見,我播什麽你們就聽什麽,因為這時候聽眾的選擇少。

華國電視台更為主動一些,內部有專門統計收視率的部門。

在五年前還和各省市的電視台聯合進行了一次全國範圍內的大調查,想知道百姓喜歡看什麽樣的節目,以此來調整電視節目制作的內容和方向。

這樣的調查耗時耗力,一般是五年一次。

平時基本上是采取觀眾來信和小範圍抽樣調查的方法來計算收視率。

這種方式只能產生模糊的數據,畢竟華國南北方的觀眾在電視節目的選擇上差別很大。

以《渴望》為例,在播出期間,華國電視台統計的平均收視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大結局的收視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

這個數據應該是以北方人為主的調查結果。

如果在京城,《渴望》的收視率接近百分之百,在花城的話,能有百分之八十就不錯了。

不管怎麽說,收視率都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它能為廣告商投放廣告提供參考,也能給電視台的運營指明方向,所以說,想要電視行業走上正軌,在華國建立一個專業統計收視率的第三方公司極為必要。

“這是電視台的事吧?”李虹疑惑道。

“電視台統計收視率,就像是在球場上既當裁判,又下場踢球,容易弄虛作假,由中立機構做統計雖說也有弊端,但至少相對公平些。”林子軒解釋道,“我就是這麽一說,感覺這個行業需要這麽家公司。”

李虹認可林子軒的說法,也知道收視率的重要性,只是藝術中心暫時做不了這個。

藝術中心畢竟只是負責制作電視劇,統計收視率是整個行業的事情,這事太大了。

李虹想起女兒有次說起林子軒還有個在京城郊區建設影視基地的計劃,她覺得林子軒考慮問題似乎都是從整個行業進行整體考慮,有種大局觀。

“先讓廣告部門的人把這個事情做起來,對咱們自己制作的電視劇進行收視率的統計。”李虹決定道,“明年上面的撥款下來,我預備拿筆錢出來建一個新的攝影棚,你和姍姍說的那個影視基地是怎麽回事?”

藝術中心的攝影棚還是原來華國電視台的舊影棚,夏天特別熱,冬天又潮濕陰冷,演員在裏面拍戲簡直就是受罪。

拍攝《編輯部的故事》那會,剛好趕上夏天,攝影棚裏就像是在蒸桑拿,為了防止臉上有汗流下來,演員拍上幾分鐘就要擦一次汗。

在這個年代,講究艱苦樸素慣了,華國電視台一直都沒有新建攝影棚,最多是修補一番。

李虹能想到這件事,算是為下屬謀福利了。

“那個啊,我就是一想法,咱們要是真想建影視基地,可以先在京郊圈塊地。”林子軒建議道,“國家不是提倡招商引資麽,咱們有了地,做一個整體的設計和規劃,這邊建古代城池,那邊建假山湖泊,就用這個規劃來吸引投資。”

林子軒說的正是做房地產常用的套路,弄張設計藍圖圈錢,有了錢再蓋樓。

“這投資太大,有點冒險吧?”李虹猶豫道。

她不是個怕事的人,敢想敢做,只是林子軒的這個規劃不是一兩百萬能建成的,至少也要有數千萬的投資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