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幸福感

新的一年,華國百姓很高興,因為國家終於施行了工資改革。

華國前兩次工資改革分別在1954年和1985年,這是第三次工資改革,也是為了應對日益加劇的通貨膨脹帶來的壓力。

這次工資改革的重點是實行了職級工資制度。

工資按照不同職能,分為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基礎工資和工齡工資四個部分。

其中,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是職級工資構成的主體。

說白了就是以前的工資標準是看你工作了多少年,工作時間越長工資越高,現在則是按照職務和級別來定工資。

這體現了按勞分配的原則,你的能力越強,責任越重,工資就越高。

基礎工資是用來保障職工基本生活的費用,這個是固定的,每人都一樣,每月是九十元。

工齡工資按照工作年限來定,工作年限增加一年,工資增加一元錢。

由此可以看出,基礎工資和工齡工資在工資中占比很小,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才是重點。

以國家領導人的工資標準為例,在改革之後,國家領導人的職務工資最高可拿到630元,級別工資最高是470元,基礎工資是90元,還要加上工齡工資。

算起來每月的工資有1300塊左右,這裏沒有算上各種補助和津貼,只是單純的工資。

林子軒現在是藝術中心的副主任了,他的職務工資是116元,級別工資是111元,基礎工資是90元,工齡工資只有3元。

加起來是每月320元,算上各種補貼有400元左右。

慕姍姍的工資是每月279元,加上補貼有360元,像李虹這樣單位的一把手每月的工資和補貼共有900元左右。

這裏沒有算上單位的獎金。

按照這種漲幅來看,華國大多數人的工資都是成倍的增長。

這次的工資改革采用了較為靈活的方式,沒有一刀切,對於科研單位、高級技術人員和從事特殊行業的工作人員都有一定的照顧。

比如演員和運動員,會有各種表演津貼和獲獎獎金。

最關鍵的是,不是說這次定下了工資標準,以後幾年都不會變動了,國家會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定期的對工資進行調整。

也就是說,以後每年都有可能上調工資。

林子軒和慕姍姍剛剛感覺三萬塊就是一筆很大的收入了,一轉眼,倆人的工資加起來都快小一千了,有一種滿滿的幸福感。

這同樣是華國百姓的感受。

這時候的老百姓很容易滿足,不漲工資勒勒腰帶也能過得去,漲了工資就會覺得很幸福。

大家至少可以松一口氣,不用擔心孩子明年的學費了,想喝頓酒吃回肉的時候也不用思量半天了,老百姓的心情都不錯,這個年過得舒心。

林伯清和鄭秀蓮同樣如此,覺得趕上了好時候,對林曉玲也不再過問了,隨她耍去吧。

林曉玲被林子軒扔進了一個電視劇的劇組,整天不著家,也不知道在忙什麽,做父母的就算想問也問不出個門道來。

不過能看得出,女兒這些日子挺高興,雖然每天早出晚歸,精神頭卻不錯。

年前的一天,林子軒和慕姍姍過來吃飯,一家人隨意的閑聊。

“這曉玲怎麽還不回來,都快七點了。”鄭秀蓮看了看墻上的掛鐘,著急道。

“估計是劇組有事耽擱了,我來之前和她說過,應該快回來了。”林子軒解釋道。

“曉玲在劇組裏會不會被人欺生啊,有次回來,我看她累的夠嗆,問她也不說,還嫌我煩,這丫頭真是不知道好歹。”鄭秀蓮操心道。

“都是熟人,沒人會欺負她,可能是趕進度吧,劇組裏的人都差不多。”林子軒保證道。

林子軒不可能把妹妹放到一個陌生的劇組裏,他就是讓林曉玲見識一下拍戲的過程。

“小軒,曉玲這麽瞎忙就能考上那個電影學院了?”鄭秀蓮擔心道。

“這個說不準,我找電影學院的熟人打聽過,那個導演專業招的人太少,就算做了這麽多準備,也有落榜的風險。”林子軒實話實說道。

“那不是白忙活了,你認識那裏面的人,咱花點錢,找找人。”鄭秀蓮提議道。

“這不是錢的事,到時候再說吧,要真考不上,我再想辦法。”林子軒應承道。

“別弄那些歪門邪道,她不是逞能麽,讓她憑自己本事考,考不上就老實的去上大學,省得胡思亂想。”林伯清不滿道。

他對這個一心當導演的女兒很有看法,覺得女孩子就應該找一份安穩的工作。

“你這是死腦筋,這都什麽年代了,都講究拉關系,走後門,找找人怎麽了,又不犯法。”鄭秀蓮反駁道。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社會上出現了不少不良風氣,走後門的現象愈發的普遍,被大眾所接受,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