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做名女人更難

相對於林子軒他們住在酒店三樓的標間,鞏俐住在六樓的套房裏。

她是金牛獎組委會特邀的嘉賓,會參與一些宣傳活動,組委會要借助她提升人氣,這也是國際明星應有的待遇。

電影節和電視節明顯不同,花城比杭城風氣開放,顯得更為隆重。

不是說你過來領完獎就沒事了,主辦方還會舉辦一些采訪交流活動,比如電影論壇一類的,談談目前國產電影的現狀,以及和世界電影的距離。

這是借鑒國外電影節的模式。

比如在法國的戛納,除了頒獎還有各種電影研討會,更是一個全球性的電影交易平台。

華國電影想要和世界電影接軌就要吸引更多關注的目光,否則永遠只能是自娛自樂。

從今年開始,總局籌劃了一個推廣宣傳華國電影的一攬子計劃,這個計劃的核心就是在華國舉辦各種電影節,以吸引世界各國的電影參賽。

滬城國際電影節是其中的重點。

滬城作為華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預備打造成華國的經濟中心,在那裏舉辦國際性的電影節最為合適,這是華國電影和世界電影接軌的開端。

在北方的春城會舉辦春城電影節,在京城,有京城大學生電影節等等。

1993年,是華國電影走出去的重要一年,雖然這個過程很艱難,就算你舉辦了電影節,人家來不來還是一回事,但總算是邁出了第一步。

對華國的電影行業來說,這件事有利有弊。

民營資本的進入讓電影市場變得活躍,電影節可以增加影片的曝光機會,當然市場開放了,隨之而來的就是競爭。

總局一方面想提高國產電影的競爭力,一方面又嚴格管控著拍攝題材,在審查上不放松。

這是一個矛盾而混亂的年代,想要往前走,卻不知道該怎麽走,只能不斷的摸索。

作為這一屆金牛獎有五個提名的熱門影片,《大撒把》劇組同樣被安排了一次采訪活動,采訪的地點就在花城電視台的演播廳內。

林子軒隨同前往,負責雙方的溝通。

拍攝《外來妹》的時候,他就住在花城電視台的招待所裏,認識不少電視台的工作人員,懂得幾句粵語,不至於鬧出什麽誤會來。

這時候國內的演員沒有經紀人,也沒有助理,有事都是自己親力親為。

有了林子軒的從中協調事情好辦的多,哪些問題不能問大家事先說好,免得尷尬。

比如,葛優不喜歡被問到家庭感情的話題,這屬於個人隱私,他覺得這和我做演員沒什麽關系,你就問我拍戲方面就行了。

徐帆作為新人,難免會被拿來和鞏俐作比較,要和主持人協商好。

他們到花城電視台的時候,前面一輪采訪還沒有結束,采訪的主角正是鞏俐,幾個人就在外邊的一間會客室等著。

鞏俐雖然在國外拿了不少獎項,但這還是第一次獲得國內金牛獎的認可。

她既然來了,那就沒有懸念,就是這一屆的最佳女主角了,所以花城電視台格外的重視,能夠采訪一位國際影星的機會可不多。

鞏俐在香港拍過電影,對粵語不陌生,還會說上幾句,演播廳內的氛圍不錯。

“鞏姐真是天生的影星。”徐帆感嘆道。

在這個年代,鞏俐的確是華國很多男人的夢中情人,也是不少導演眼中的繆斯女神。

沒過多久,鞏俐的采訪結束,輪到了《大撒把》劇組。

林子軒沒有參與,這次采訪屬於娛樂性質,話題主要是針對演員,對於幕後主創沒什麽興趣,跑過去也就是露露臉。

鞏俐和葛優打了招呼,看到林子軒站在演播室門口,稍微停頓了一下,沒有立即離開。

“你怎麽不過去啊?”鞏俐好奇道。

“我不是演員,這采訪沒多少內涵,意思不大。”林子軒解釋道。

鞏俐點點頭,這符合她的認知,她對林子軒不太了解,把林子軒定位在作家這個層面。

為了拍攝《活著》,她看過小說,覺得寫的很好,至少很感人,也很壓抑。

她和張藝謀關系密切,張藝謀對這部小說評價很高,所以在鞏俐的印象裏,林子軒就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作家,作家都有點清高,不參加采訪很正常。

兩人不怎麽熟悉,沒什麽話題可聊。

“鞏姐,華國電視台有档《文化訪談》節目,你有沒有興趣參加?”就在鞏俐要離開的時候,林子軒開口邀請道。

他其實想專門找個時間說這件事的,顯得正式些,現在剛巧碰到了,也就隨口說了。

“《文化訪談》?”鞏俐似乎在回憶。

“是我愛人剛開的一档節目,叫慕姍姍,以前主持過《方大綜藝》。”林子軒介紹道。

“《方大綜藝》的慕姍姍?我知道,她是你愛人啊?”鞏俐驚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