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粗暴下的真實

這種晃動的鏡頭會讓電影院的觀眾感到不適應,不過對於電影從業者來說,會覺得新奇。

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觀眾看電影看的是故事,頂多思考一下這個故事有什麽內涵,圈內人看的是這部片子的導演手法、攝影構圖、道具布景、以及演員的表演。

他們認出了片子裏帶著紅圍脖的女孩正是上午來面試的考生。

紅色的圍脖和古老的京城,女孩幹凈的面孔和奔跑的動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京城是老舊和安靜的,女孩是鮮亮和運動的。

整個畫面一下子鮮活起來。

作為電影學院的老師,他們習慣了在看片子的時候進行分析,想看出每個鏡頭所要表達的意義,這部片子第一個鏡頭就讓他們振奮起來,有了看下去的欲望。

接下來,女孩在京城各處采訪,大部分時間都在重復的問著同一個問題。

“你覺得京城的風大麽?”

三位主考官一開始還在考慮這個問題有什麽深意,是射影了什麽,後來想明白了,這個問題沒什麽意義,就是一個話題,主要看的是被采訪者的反應。

有點故弄玄虛了。

主考官們略有不滿,他們教過許多學生,不怎麽喜歡這種耍花招,投機取巧的人,這樣的學生走入社會後可能取得一時的成功,卻很難拍攝出真正深刻的作品。

然而,隨著片中采訪的進行,他們慎重起來。

他們發現女孩手裏的話筒就像是一個探測器,能夠探出被采訪者真實的一面。

這是街頭的突然采訪,性格實誠的人會面對鏡頭,心虛的人會選擇躲避,暴躁的人會惱怒,虛偽的人會假意迎合,所有的一切都在鏡頭前顯露無遺。

這是電視上那些新聞采訪看不到的一面,更為直接和真實,或者說有點粗暴。

就這樣沒有提前商量,不經過被采訪者允許的情況下,粗暴的把這些人置身於鏡頭之下,不給他們思考的機會,具有極強的實驗性質。

他們還能從中看出一些拍攝者或者說制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圖。

整部片子帶著一種諷刺的味道。

比如,那些在天安門前的受訪者,很顯然表達了人們對於權利的崇拜,受訪的幹部則是一副高高在上、頤指氣使的模樣,飯店食客的虛偽,酒店內穿著西裝的有錢人一臉的麻木和冷漠。

對於工人和清潔工,還有剛結婚的小夫妻,在鏡頭裏就顯得溫和很多。

制作者有意識的表達了對於權威者的蔑視,以及對於普通人的關懷。

在片子的結尾,是一家醫院。

這時候,影片出現了難得的溫情,對準了那些受苦的病人,聽著他們訴苦。

這是馮小剛的慣用手法,他擅長調侃和諷刺,最後還不忘給觀眾來一碗心靈雞湯,讓觀眾感動一把,覺得片子有關愛和情懷。

三位主考官對此意見不一。

有人認為最後一段的風格顯然和先前不符,破壞了影片的整體風格,削弱了諷刺性,也有人覺得這才是真實的生活,生活中不光有諷刺,還有悲傷。

他們沒有發現自己竟然把六十分鐘的片子看完了,還不覺得無聊。

“你們怎麽看?”討論了一番片子的內容後,鄭洞添詢問道。

“這種片子絕不是那位考生能夠完成的,一定有個專業的制作團隊在後面策劃,那個負責剪輯的人不簡單,在圈子裏應該有一定的名氣。”江士雄分析道。

“片子拍的很粗糙,但這個創意很好,這可能是國產紀錄片的新出路,就算是作為導演系的畢業作品也夠格了,你們說這女孩什麽來頭?不會是專門請了電影廠的人來幫忙拍的吧。”作為唯一的女講師,楊霖好奇道。

“用的就是京影廠的膠片,你們說呢?不過沒聽說有這個女孩啊,按理說京城電影圈子裏的人咱們都熟悉,到底是誰家的孩子呢?”鄭洞添疑惑道。

“那怎麽辦?要不要錄取?如果是有人幫忙,那這片子就不算是她的作品,我覺得錄取她不合適,這種口子不能開,對其他考生不公平,要不然考生都請人幫忙,就沒有必要考試了。”江士雄建議道。

“這女孩顯然參與到了拍攝之中,就算有人在一旁協助,也是一份難得的經歷,如果她身邊真有圈子裏的人,對她以後的道路會有很大的幫助。”楊霖表達了不同意見,“再說,她只有十八歲,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錯了。”

她喜歡這部片子,覺得很有新意和銳氣,而且華國缺少女性導演,她要爭取一下。

不過最終能夠做決定的還是鄭洞添,他才是導演系的領軍人物。

“通知她再過來一趟,把事情問清楚。”鄭洞添想了想,決定道。

如果是往年,招生名額充足,這樣的考生也就錄取了,藝術類的院校招生時彈性很大,只要在面試的時候被主考官看上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