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忙碌和閑適

華影公司把《不見不散》的票房收入打到了好夢公司的賬戶上,林子軒先把大家的分紅給發了,剩下的資金留著拍攝新片。

還有一部分資金用來經營飯館。

那家叫做“不見不散”的飯館正在裝修,他們沒找專業人士來做設計,就按照老京城飯館的樣式來,看著有種親切的感覺。

其中有個包間是留給他們自己的,不對外開放。

林子軒和慕姍姍住在附近,有空會過去看看,幫著參謀參謀。

什刹海自從九二年被劃為京城歷史文化風景區之後,走的是休閑旅遊的路子,飲食業獲得了快速發展的機會,周圍的飯館和酒吧漸漸多了起來。

這裏的酒吧和三裏屯不同,那片在使館區,吸引了不少老外,想和老外勾搭的都去那兒。

什刹海這片以大學生和京城本地人為主,是有小資情調的文藝青年的聚集地。

飯館請了京城本地的大廚坐鎮,加上一眾明星的號召力,生意想來會不錯。

裝修接近尾聲,四月底就會開業,慕姍姍和賀姐閑聊著。

賀姐原本在學校教美術,對繪畫有興趣,經常逛美術館,她覺得在飯館裏掛上幾張水墨畫應該很有格調,不能光掛著明星的照片,太俗氣了。

想來她年輕的時候是一位標準的文藝女青年。

葛優對此持贊成態度,認為老飯館和水墨畫正般配,平常在家裏估計也是這樣。

中午吃了頓飯,賀姐下廚,手藝不錯。

在這個春光明媚的午後,就這麽邀上幾位至交好友,喝喝茶,聊聊天,也很不錯。

“小剛就不行了,他是個大忙人。”葛優心情愉快道。

京城大學生電影節這兩天開幕,馮小剛要去參加活動,他是華國電影導演協會的成員,還是裏面的一個小幹部。

林子軒和葛優同樣是電影協會的成員,一個是編劇協會,一個是演員協會。

不過他們兩個對於協會的活動不怎麽積極,也沒想著能夠在協會裏撈個一官半職。

馮小剛就踴躍一點,他喜歡那種熱鬧的場面,願意為組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看起來似乎是個熱心腸,其實他有著自己的小心思。

他覺得就算自己得不到電影專家和影評人的認可,只要能混到導演協會的高層,照樣能在這個行業裏出人頭地,受人敬仰。

張藝謀都混到導演協會副會長的級別了,他不能太落後了。

當然,他一般不承認自己有這種小心思,說起來還是為了華國的電影事業而奮鬥。

尤其是大學生電影節,他更要參與,因為他拍的片子在大學生中最受歡迎,如果他能拿獎的話,那在大學生電影節上的可能性最高。

“興許這次的大學生電影節還能給馮哥頒一個最佳導演獎呢。”林子軒調侃道。

“這個不好說,現在的電影節越辦越多,獎項五花八門,沒以前純粹了。”葛優謹慎道。

京城大學生電影節創辦於九三年,以大學生的喜好作為評判的標準,講究年輕化和時尚化,更像是一個文化娛樂活動。

在華國電影行業內部,還是以金牛獎最為正規和專業,大學生電影節是一個有益的補充。

“尤哥,你要放松心態,以目前的情況看,以後會進入一個娛樂化的時代,咱們以前拍電影不用跑宣傳,現在就要想方設法的宣傳,這個圈子沒那麽純粹了。”林子軒提醒道。

“不管怎麽娛樂,電影它還是一門藝術,我只要把片子拍好就成,其他的就歸你們管了。”葛優樂呵呵地說道。

這麽想也沒錯,電影始終還是要看質量,這是最為根本的東西。

傍晚時分,林子軒和慕姍姍回家,聊起了一件事。

香港的鳳凰衛視在三月底開播了中文台,面向全球華人播出,鳳凰衛視知道慕姍姍不會前往香港工作,他們就想和慕姍姍合作制作一档節目。

這裏面有幾個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鳳凰衛視董事局的主席畢業於京城廣播學院。

他想用廣播學院畢業的主持人。

慕姍姍的職業履歷很出彩,在華國電視台主持過頗具影響力的節目,在國內具有很高的知名度,還有在美國進修的經歷。

她看問題的角度和觀點更為開放,適合做一档面對全球華人的節目。

這些年,電視行業的發展很快,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電視。

老百姓從電視裏了解各種資訊,包括國家大事和明天會不會下雨,同時還有無數的廣告。

“他們的意思是和我合作制作一档關於國內的節目,主要是介紹國內百姓的生活狀況。”慕姍姍敘述道,“他們會提供資金支持,我負責節目的編導工作。”

“這是好事啊,他們怎麽不和華國電視台合作?”林子軒疑問道。

“他們想要更為民間的態度,拍攝百姓更為真實的生活狀態。”慕姍姍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