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鑒寶

《鑒寶》節目的錄制現場,一團忙碌。

這是京城電視台最大的演播廳,導演正在指揮人員調試機器,有人對觀眾交代著什麽。

節目組請了三位文玩專家,兩位來自國家級的博物館,一位是大學考古專業的教授。

馬未都是第四位專家,正在和其他三位聊著什麽,相談甚歡的樣子。

還有一位是嘉德拍賣行派過來的人員,評估古董的價值。

國內的拍賣行興起於1993年,也就是國家的文物政策放開的那一年,國家允許一定範圍內的文物交易,於是,嘉德拍賣行在京城正式成立了。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嘉德每年主要進行春季和秋季的大型拍賣會,還有不定期的小拍。

在這個行當有句話,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拍賣行也是如此,每年拍賣兩次就夠了。

《鑒寶》這档節目有助於收藏這個行業的發展,帶動大家收藏的積極性,拍賣行自然支持,不過前來評估的專家也是收錢的。

等到這個節目火爆之後,才會有專家願意免費過來。

現在是專家給這個節目撐台面,以後就是節目給專家提升知名度了。

這是第一期節目,說實話,雖然京城電視台做了宣傳,可報名的人數並不多,老百姓不太明白這是一個什麽樣的形式。

在大家的傳統觀念裏,財不露白的思想深入人心。

就算自己家裏真有古董,那也不能拿出去給人鑒定啊,還要現場估價,萬一值個幾百萬,在電視上一播出,那不誰都知道了。

要是被小偷惦記上,或者被街坊鄰裏知道,這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所以,家裏有古董的人寧願去潘家園和琉璃廠私下交易,也不願意到電視上露臉。

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還有一部分人膽子大,不怕上電視,有專家現場鑒定和估價,就不怕被人宰了,知道值多少錢,心裏踏實。

只要是老京城人,誰家沒有些瓶瓶罐罐,平時看著不起眼,但保不齊就是一個金疙瘩。

過來的人大都抱著撿漏的心態,這些物件不可能都拿來給專家鑒定,會事先做一次篩選,從中挑出有代表性的物件給專家講解。

即便是假的,也要有個說法,給觀眾普及一下收藏方面的知識。

節目時長有限,所以篩選出來的物件還要給專家把關,挑選出那些有價值的文物。

在錄制節目之前,這些物件專家都上過手了,真假心裏都清楚,實在拿不準的也可以和其他專家商量,這樣就不會出現看走眼的情況。

這畢竟是一档專業的鑒寶節目,如果播出後被其他專家挑出了毛病,那就不專業了。

或者說,錄制節目就是走個過場。

這档節目的前期籌備非常重要,整整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選出三十多位持寶人,這些人都是願意配合上電視的,可以錄制兩期的節目。

等到節目播出後,相信會有更多的百姓願意參與進來。

“馬哥,怎麽樣?聽說你還自己拿了幾件寶物出來壓軸。”林子軒詢問道。

“就是大家一起參詳參詳,不算什麽。”馬未都謙虛道。

想要吸引觀眾的注意,提高收視率,就必須拿出有分量的寶物,或者說值錢的物件。

要是一場節目下來都是小幾萬的物件,觀眾看著沒勁,提不起精神,要是有價值上百萬的物件,那就不一樣了。

如果有稀有的寶物,觀眾為了長見識也會收看。

這档節目剛開始,哪那麽巧就能碰到值幾百萬的古董,於是就會出現職業的托。

馬未都和拍賣行會拿古董出來,找人編個故事,什麽在地攤上花幾千塊買來的,專家一鑒定值幾十萬,這樣節目就有看頭了。

拍賣行拿古董出來是為了宣傳,可能下一次拍賣的時候就有這件古董。

這倒不算是作假,《鑒寶》主要是為了介紹古玩和收藏的知識,能達到這個目的就行了。

這種事情在拍賣行很常見,有些托專門用來擡高價格,還有的故意導致流拍,反正古玩這一行有很多貓膩,外行人還是謹慎為好。

現場準備完畢,導演那邊預備開始。

整個演播廳布置的古香古色,專家們穿著老式的大褂,慕姍姍穿了一件旗袍,很有點懷舊風,現場觀眾大多是台裏的工作人員。

慕姍姍的主要工作就是和持寶人閑聊,介紹寶物的來歷。

這時候能引出不少稀奇古怪的故事,那些故事講的越離奇的越可能是托,他們是慕姍姍公司的員工,就是為了讓節目有意思。

以後節目走上正軌,這種托會越來越少。

每一位持寶人上台的順序是固定的,專家們按照各自的專業進行分析,有時候說錯了,或者說的不到位,專家會要求重拍。

馬未都很享受這個過程,他的口才不錯,說起來頭頭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