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洽談

六月份,一家叫做網易的公司成立了,推出了全中文搜索引擎服務。

互聯網的模式從論壇向著網頁轉變,互聯網公司也從虛擬討論逐步的成為現實,一批時代的弄潮兒紛紛浮出水面。

這些人不像當初全民下海經商那麽轟轟烈烈,也沒有引起媒體太大的反響。

或者說媒體不太關注這種虛擬的產業,網吧的興起會引起媒體的關注,因為那是實實在在的產業,能看到每天賺了多少錢。

互聯網公司卻是在向裏面投錢,而且連個響聲都聽不到,媒體不知道這些錢哪兒去了。

不管怎麽說,一個大時代就這麽不聲不響的拉開了序幕。

時光論壇經過幾個月的發展,聚集了上千網民,這個數目看起來並不多,可在這個年代,已經相當可觀了。

這些人大多是電影愛好者,也有圈內的專業人士,剩下的是遊客。

林子軒既然想把時光論壇專業化,就要吸引更多的圈內人參與討論,他們本來就是影視公司,專業性方面不用擔心。

偶爾馮小剛等人會寫一些不署名的文章放在上面,都是對國產電影的見解。

或者是抨擊總局管理體制的言論,這種言論不好和媒體說,但在網絡上就無所謂了。

比如馮小剛最近修改《一聲嘆息》的劇本煩了,就痛斥在華國國內就不能拍床戲了。

這些見解有的是發牢騷,有的相當有見地,都是平時拍戲的時候遇到的困難,很有代表性和借鑒意義,引起圈內人的共鳴。

林子軒同樣用筆名發表了幾篇文章,對國產電影未來的看法。

這種高質量的帖子是時光論壇能夠聚攏人氣的原因,還有就是關於電影資料的查詢。

在論壇上可以查詢國內外影片的資料,眼下還不完整,畢竟只有兩個人在搜集資料,而電影有上百年的歷史。

看到互聯網公司紛紛成立,林子軒有了建網站的計劃。

維護論壇花費很少,建設一個正規的網站就需要投入大筆的資金了,不過相對於好夢公司的盈利來說,完全負擔的起。

馬克穆勒回到意大利後,給姜文介紹了歐洲的電影投資人。

馬克穆勒對這個劇本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一部不遜於《活著》的影片。

而且,這兩個劇本出自同一位作家之手,質量上有保障。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電影人來到華國,和姜文洽談《許三觀賣血記》的投資和版權問題。

姜文按照和林子軒的商量,開出了三百萬美金的高價,相當於兩千五百萬人民幣。

其中葛優的片酬是100萬,姜文的片酬是50萬,林子軒劇本的改編費用是30萬等等。

“尤哥那可是戛納影帝,一百萬絕對不多,放到香港同等級的演員身上,六百萬片酬沒跑了。”林子軒無所謂地說道,“反正是老外的資金,咱們不用幫他們省著花。”

葛優拍《活著》的時候,還不是影帝,只拿了十幾萬的片酬。

姜文拍《陽光燦爛的日子》拿了十萬港幣,那時候主要是沒錢,也沒有談判的資本。

現在不同了,姜文怎麽說也是著名導演,拿了金馬獎,導演一部片子五十萬絕對不多,張藝謀都拿一百萬了。

林子軒是國際著名的作家,《活著》好歹在法國和意大利都有翻譯版本,三十萬很多麽?

身份不同,身價自然不同,倒不算是坑老外。

你要是按照國內的價碼來,葛優的片酬開到五十萬,或許老外覺得咱們要的太便宜呢。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看故事怎麽樣,歐洲的電影人要看劇本說話,對於投資額度,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計算方式。

張藝謀的《活著》投資是三百萬美金,《許三觀賣血記》的劇情沒有那麽復雜,不過時間跨度相當長,花費的資金應該差不多。

姜文的班底做了一份詳細的拍攝預算,演員和幕後工作人員的薪酬,機器膠片道具等等。

一筆筆的列出來,歐洲的投資人會逐項核對,算出總投資。

對於葛優的片酬他們沒有異議,和國內不同,他們認為優秀的演員有其相應的價值。

這部電影主要看葛優的表演,作為華國最頂尖的演員,戛納影帝,這個片酬有點底了。

最後,他們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女主角最好是找鞏俐來演,以鞏俐在歐洲的知名度,這部片子應該會大賣。

對於這一點,姜文並不贊同,這不是說他對鞏俐有意見,兩人合作拍過電影,算是朋友。

他覺得如果找鞏俐來演,那就相當於是《活著》的翻版了,作為一名有個性的導演,姜文不願意重復張藝謀的套路。

不能以後提起《許三觀賣血記》這部片子,大家就認為和《活著》沒什麽區別。

姜文要拍出自己的故事,這是他反對用鞏俐做女主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