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一聲嘆息

在以前,第五代導演拍的基本上都是文藝片,這類文藝片只要在國外獲獎,在國內就會受到觀眾的追捧和歡迎。

張藝謀和鞏俐等人就是這麽被捧上去的,因為那時候國內的觀眾沒看過商業大片。

隨著好萊塢大片的引進,觀眾不再忍受沉悶的文藝片,觀影愛好發生了極大的轉變。

即便影片在國外獲獎,只要不好看,觀眾也不會買賬,只有少量文藝片愛好者才會追捧。

國內娛樂片的蓬勃發展同樣擠占了文藝片的生存空間,曾經活躍在國內熒幕上的文藝片正在走向低谷,《小城之春》只是趕上了這個時候而已。

林子軒拍《小城之春》本來就不是為了票房,對媒體的報道並不在意。

他和電影節組委會的人員見面,是談論《小城之春》獲獎的事情。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很多電影節都會提前透露得獎的消息。

比如柏林國際電影節,如果影片獲得了獎項,組委會會在前一天晚上把一個信封塞到影片導演的房間裏,上面寫著恭喜獲獎。

威尼斯電影節的組委會將提前告訴你大致上會得什麽獎,具體的獎項現場公布。

即使據說最保密的美國奧斯卡,對於圈內人來說也不是什麽秘密。

這一屆的滬城電影節,有七位評委,來自七個國家和地區,以亞洲電影人為主。

《小城之春》拿了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和最佳攝影三個獎項,這是經過評委們慎重考慮的結果,最佳影片是和一部外國電影一起獲得。

組委會特別提醒,不要讓田狀狀上台領取最佳影片,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林子軒對此表示理解,在威尼斯沒關系,但在國內,還是收斂一點的好。

就是這麽點事,林子軒回到酒店,打電話給《小城之春》的攝影師,讓他趕來滬城。

俞飛鴻一直沒走,她成了滬城電影節的形象大使,她本身是南方人,擔任這個職務很合適,這幾天都配合著電影節做采訪和宣傳。

在《潛伏》裏她是個配角,戲份不多,不需要趕回去拍戲。

實際上,由於拿了威尼斯影後,她成了南方女演員的代表,被稱為下一個鞏俐。

在國內的影視圈,南北方存在著隱形的競爭關系,這不影響彼此的合作,不過互相較勁在所難免,媒體也會從中推波助瀾。

一直以來,北方的電影人遠勝南方,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都是如此。

這是歷史因素造成的,京城畢竟是首都,有天然的優勢。

如今隨著南方經濟的發展,這種苗頭有擡頭的跡象,比如北方出了個國際影星鞏俐,現在我們南方有了俞飛鴻。

南方的演員到京城發展,存在著一個融入圈子的問題。

為什麽有的演員能和大導演合作,一路順風順水,有的演員卻被排斥在外,沒有機會。

這背後有資本的因素,還因為沒有混進他們的圈子,這是演藝圈裏潛在的規則,弄懂了這些規則,才能過的如魚得水。

兩天後,滬城國際電影節落下了帷幕,林子軒和慕姍姍回到了京城。

馮小剛的《一聲嘆息》在修改後通過了審查,這部片子存在的爭議不小。

比如夫妻之間存在的只有親情,情人之間存在的才是愛情。

這個觀點沒有得到大部分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的認同,親情和愛情的關系,要是討論起來就沒譜了,好在並不影響電影的價值觀。

影片很好的塑造了一個在妻子和情人之間疲於奔命的中年男人形象,對社會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這是審查委員會的一位委員給出的評語。

接下來,馮小剛和張國立等主創人員前往埃及,參加開羅國際電影節。

林子軒粗略估算了一下,這一年好夢公司僅僅是參加電影節的花銷就接近八十萬,還好通過賣片子能掙的回來,否則就虧大了。

臨行前,他請大家夥吃了頓飯。

“馮哥,祝你們旗開得勝,多多拿獎。”林子軒祝賀道。

“承林總吉言了,拿獎不拿獎的再說,咱們這次去主要是為了和非洲人民進行文化交流,非洲兄弟這些年在國際事務上幫咱們不少,不能忘了他們。”馮小剛調侃道。

“別聽小剛的,他昨個還嘀咕著要拿什麽獎呢。”張國立揭穿道。

“我那是為你們著想呢,怎麽不知道好人心呢,再說了,咱們辛辛苦苦弄了大半年,也該拿個獎慰勞一下自己。”馮小剛解釋道。

“行了吧,你那點心思誰不知道啊,別解釋了。”徐帆取笑道。

這次前往開羅的還有徐帆和劉蓓,她們在影片中的表現不錯,把妻子和情人兩個角色詮釋的很到位,去參加電影節算是一種放松,公費旅遊了。

林子軒沒有去,他去了用處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