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夢醒時分

《渴望》續集是大年初一上午在全國的院線上映,排片率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這已經是主旋律影片的待遇了,京城各大電影院門口排起了買票的長隊。

今天發行的報紙上娛樂版面除了春晚的報道,就是《渴望》續集上映的消息,話題熱度只比春晚略遜一籌。

在各類相關的報道中,對《渴望》的回顧和評論占了半數。

不少人回憶起當年收看《渴望》的情形,十幾個人圍著一台電視機,九十年代初期,電視機在華國的一些地區尚未普及。

十年過去,如今國產彩電產能過剩,開始了慘烈的價格大戰。

對《渴望》的回顧,實際上就是對過去生活的回顧,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十年間的風風雨雨,在這個春節來了一次大爆發。

這就是懷舊的力量。

當然,也有輿論的引導,好夢公司的宣傳正是從這一點入手。

在一些報紙的副刊上發起了回憶《渴望》的征文活動,征文活動將進行兩個月左右,和電影的上映周期相當。

也就是說,讀者每天都能看到這類文章,將懷舊進行到底。

林曉玲會帶著主演們和觀眾見面交流,京城是第一站,明天是金陵,後天去滬城,接下來的半個月是影片的集中宣傳期。

這半個月的票房非常重要,一旦過了元宵節,大家正常上班,觀影的熱情會逐漸消退。

後續只能依靠周末時段和好口碑來吸引觀眾了。

吃過中飯,林子軒開車載著林伯清和鄭秀蓮前往附近的電影院,兩位老人也想看看這部電影,貢獻一點票房。

他們在其他方面幫不了女兒太多,至少能做到這一點。

到了電影院,林子軒陪著兩位老人進場,順便觀察觀眾的反應。

好夢公司在各大電影院派了不少人手,混在觀眾之間,了解他們對影片的真實想法,從而有針對性的宣傳和預判電影的票房前景。

如果觀眾不買賬,吐槽抱怨,就要趕緊想辦法彌補。

電影圈的人和觀眾看電影的角度不同,圈內人覺得不錯的片子,觀眾可能根本找不到看點,這就需要市場部門做前期的調查和後期的跟進。

但是市場隨時在變化,無法保證每一部電影上映後都和調查的結果一致。

就算在好萊塢,大制作賠錢的例子並不鮮見。

市場調查只能提高影片成功的概率,不能確保百分之百的成功,最終還是由觀眾說了算。

林子軒大致看了看,放映廳裏年輕人不多,以中年人為主,還有少量的老年人。

這是正常現象,大年初一京城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年輕人喜歡熱鬧,去逛廟會了,老年人在這個時間段會走親戚串門,老兄弟相互拜年。

這是京城人的習俗,不會因為一部電影而改變。

春節有三天假期,加上周末,大概五天左右,到時候才能拿到較為準確的統計數據。

不過從今天的情況看,《渴望》續集前期的票房不會差,甚至比馮小剛的電影還要好,《大腕的葬禮》的排片率和上座率沒有這麽高。

隨著影片的放映,觀眾陷入了故事之中,跟著劉慧芳重新走過這十年的時光。

這部片子的情節多是大時代背景下的生活瑣事,沒有刻意的煽情,只是娓娓道來,就像是發生在觀眾自個身邊的故事。

而且,地點就在京城的胡同裏,演員還是熟悉的那些人,讓京城的觀眾倍感親切。

林子軒清楚《渴望》續集同樣存在“北熱南冷”的局面。

想要打破這種僵局只能采用南北融合的策略,弱化電影中的京味,照顧到各地的觀眾。

這並不容易,就像李桉想讓《臥虎藏龍》獲得東西方觀眾的認可一樣。

在整個觀影的過程中,大家看得很認真,或許是影院內多是中年人的緣故。

他們過來是看劉慧芳的,九十年代初期,青年人的擇偶標準就是劉慧芳,看著劉慧芳這些年的經歷,他們感同身受。

對如今的中年人而言,只要劉慧芳沒有變,這個世界還是那麽的善良和美好。

他們看得不是電影,而是一場做了十年的夢。

這從電影院裏大多是男人就能看得出來,女性觀眾對劉慧芳的態度較為復雜,誰也不希望自己丈夫的心裏藏著另一個女人。

這個女人還不是真人,想找麻煩都沒處找去,只能在心裏忍著,能好受才怪。

特別是夫妻倆吵架的時候,男人一句“你一點都不像劉慧芳”,絕對是致命的打擊。

電影結束,觀眾沒有熱烈的鼓掌,反而是發出了輕聲嘆息,沒想到這場夢這麽快結束了,他們還在回味影片的結尾。

影片最後一個鏡頭是劉慧芳的笑容,這些年生活的苦難和歡愉都在一笑之間。

林子軒帶著林伯清和鄭秀蓮退場,聽著周圍觀眾的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