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過往

美國電影的獨立精神獎評選的對象大多是獨立電影,或者說有別於美國大電影公司之外的電影,嚴格來說不算是美國的主流獎項。

但該獎項近幾年的影響力日趨擴大,徐靜蕾能拿到最佳女配角也是一份榮譽。

《臥虎藏龍》在先前各大電影節的獎項集中在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導演,演員就算獲得提名,也很少獲獎。

這一點在國內引起不小的爭論。

主要是西方對於華裔演員的歧視,這個問題一直存在。

還有演員的表演,《臥虎藏龍》是一部武俠片,打鬥的情節過多,留給演員發揮的空間不大。

評委評判演員的表演,主要看文戲,不是說打的好看就能拿獎。

好夢院線正在上映的加長版《臥虎藏龍》,添加了大量的文戲,讓劇情更加豐富,演員的表演更為立體。

缺點是劇情冗長,從武俠片變成了劇情片,票房不太理想。

在影院上映,為了吸引觀眾,增加武打場面是個正確的選擇,但同時演員想依靠武俠片拿獎的可能性不大。

徐靜蕾拿到女配角是取巧了,她在《臥虎藏龍》裏戲份很多,應該是主角。

用主角競爭配角的獎項,這種做法在好萊塢並不少見。

除此之外,演員在美國的影響力和公關團隊的努力也是能否拿獎的關鍵。

陳道明和俞飛鴻在國內是大腕兒,在歐洲有一定的影響,但在美國還是新人。

獲獎需要長期的鋪墊,以李桉為例,他在好萊塢十幾年,拍過幾部西方電影,在前幾屆奧斯卡上被提名過幾次。

美國觀眾知道有這麽個華裔導演在好萊塢工作,這就是影響力。

這次他拿了很多獎,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很少有一部一點名氣沒有的電影,導演和演員美國人都不知道,然後拿了奧斯卡獎,這個可能性太小。

張藝謀鋪墊了這麽多年,還是沒有拿到。

好夢公司的人在酒店為徐靜蕾慶祝,雖說不是奧斯卡,可好歹是個獎項。

因為《臥虎藏龍》,她在國外的電影圈混了個臉熟。

國際上大品牌的廣告商找她做代言,拍廣告,不過是面向亞洲地區。

大品牌的廣告分為兩種,一種是全球性的,一種是地域性的。

他們找徐靜蕾是看重她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拍出的廣告不在美國本土的電視台播出,只覆蓋亞洲各個國家。

她還接到一些好萊塢的片約,多是配角,也有反派,片酬在一百萬美金左右。

徐靜蕾拒絕了。

她接下來要出演《英雄》,而且,她正琢磨著轉行做導演,拿了個劇本讓林子軒把關,邀請林曉玲做監制。

一部投資幾百萬的小成本片子,預備試試手。

林子軒頗為無奈。

俞飛鴻和徐靜蕾都是好夢公司培養的國際影星,可兩人都有做導演的打算,做演員能給公司賺錢,新手導演賠錢的幾率很大。

不過到了她們這種程度,在選擇上有一定的自主權。

只要不是太離譜的要求,林子軒不會阻攔,任其發展。

有時候,他覺得是為演員好,說不定因此壓制了演員其他方面的才華。

俞飛鴻偏愛文藝片,很難走商業化路線,她是這一屆奧斯卡的頒獎嘉賓。

在奧斯卡上,頒獎嘉賓是一大看點。

奧斯卡的頒獎嘉賓主要是演員,個別有影響力的導演,比較有名氣,或者談吐幽默,能活躍氛圍。

當屆被提名的演員和上一屆的獲獎者是頒獎嘉賓的熱門人選。

另外一類是老牌的,傳統的美國大明星和大導演,每屆總有幾位,那種一上台就全場掌聲雷動的人。

這是一個讓全世界影迷過飽眼福的機會。

俞飛鴻得到邀請和她是威尼斯影後有關,再加上《臥虎藏龍》的影響力。

這是露臉的好機會,比那些坐在台下等著攝像機掃過才能出鏡的演員好多了。

想想看,奧斯卡典禮上三十秒的廣告是兩百萬美金,頒獎嘉賓露面的時間遠超三十秒,還有台詞,比廣告的效果好。

奧斯卡不僅關乎電影,每一秒都是金錢。

慶祝結束,一幫人坐下來看著夜景,聊著天。

他們入住的是好萊塢比弗利山莊的一家高档酒店,李桉和美國電影公司的老板住在一起,是獨門獨院的別墅套房。

香港電影人住在另一處酒店。

“這兒每一棟豪宅都價值上千萬美金,入住的不是大明星,就是商界富豪,相比起來,京城的房價便宜多了。”於東指著不遠處的一片別墅群,感慨道。

大家看著那片別墅,那不是別墅,而是財富和名利的象征。

“當初我和馮導拍完《京城人在紐約》,買好回國的機票,還剩下上千美元,幾個人一合計,咱們出去逛逛,來美國一趟不容易,不能光在紐約啊。”林子軒回憶道,“於是,我們來了好萊塢,就在前面那條商業街上走了走,什麽都沒買,也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