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沖刺

經過一番協商,好夢公司成功拿到三個億的資金,這筆錢主要用於銀行還貸和收購石總手裏影視基地的股份。

嚴格來說,這種做法有挪用資金的嫌疑。

按照好夢和各家公司簽署的合同,融資是為了籌拍《小雪的大冒險》的續集,從而獲得電影收益的紅利。

但資金到了好夢公司手裏,怎麽使用可以靈活操作。

這是大多數公司都會出現的狀況,拆東墻補西墻,比如石總就挪用了二十五億的上市資金做房地產開發。

不同的是石總的制藥企業是上市公司,資金流向受到證監會的監管。

好夢公司屬於私人企業,財務狀況不需要公開透明,操作的空間更大,除非是工商和財稅部門上門調查。

真到那一步,要麽是好夢公司得罪了人,要麽是財務上出了大婁子。

國內的企業或多或少的都有財務上的違規操作,挪用資金是普遍現象,就看上面願不願意嚴查了。

好夢公司的這筆錢周轉的時間不長,大半年就能給補回來,風險不大。

如果公司的項目投資失敗,補不回來,就會產生惡性循環,當資金缺口沒辦法遮掩的時候,企業要麽重組,要麽破產。

石總就面臨著這種情況,即便有了林子軒的這一億五千萬,也只是杯水車薪。

不過,這不是林子軒操心的問題,他也操心不來。

在華影集團和電視藝術中心的代表見證下,他和石總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好夢公司拿到了懷柔影視基地百分之十五的股份。

這筆交易得到了華影集團和藝術中心的認同。

華影集團為了籌集資金,內部正在醞釀一份上市計劃,不過由於政策限制,娛樂產業在內地暫時無法上市。

於是,他們啟動了赴港上市的方案。

既然是籌備上市,就要對旗下的資產進行梳理,交出一份讓股民滿意的答卷,影視基地是其中之一。

好夢公司的入股對整個上市計劃影響不大,但能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

從《臥虎藏龍》到《小雪的大冒險》,這家公司在亞洲具有不小的知名度,甚至在歐美也逐漸為人所知。

只不過,林子軒不看好這個由韓三平極力推動的計劃。

自從進入華影集團,韓三平做了大量務實的工作,讓華影集團迅速發展。

他是個實幹派,同時看重政績,有點好大喜功,他認為華影集團需要市場化,市場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上市。

不僅能籌集資金,還能展現國企改革的成果和決心。

作為華影集團的二把手,韓三平還不到五十歲,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他不甘心安於現狀,想把華影集團在他手中發展壯大。

在上市這個問題上,華影集團可以說是有利有弊。

作為一家國資企業,華影成立之初就有了上市的打算,背靠政府,使得華影從一開始就聚集了最優質的資源。

特別是在發行環節上,有了廣電總局的保駕護航,幾乎處於壟斷地位。

不過也正是因為國企的背景,華影無法擺脫體制的束縛,機構臃腫、決策遲緩成為它發展的絆腳石。

華影集團旗下的業務往往大而不強,效率低下,遠沒有好夢公司那樣的民營企業靈活變通,發展勢頭迅猛。

韓三平打算借助資本的力量給華影集團帶來全新的改變。

然而,政府對於國企上市存在顧慮,尤其是文化娛樂產業,在外資進入媒體業和娛樂業上有政策限制。

華影的上市之路注定充滿坎坷。

好夢公司內部同樣討論過上市的議題,林子軒雖然不熱衷於公司上市,但早做準備,沒什麽不好,還能完善企業的制度建設。

國內的影視公司和好萊塢的大電影公司相比,說的不好聽點就是手工作坊。

公司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盡早從手工作坊脫胎換骨,擺脫長期以來影視娛樂業經營的不透明和不規範。

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在管理制度和經驗理念上與國際領先的傳媒企業接軌。

影視公司本身在管理上較為混亂,好夢也不例外。

公司裏一部戲是否開拍不能由林子軒個人的喜好決定,背後要有一個由各部門人員參與的決策機制。

隨著好夢公司的發展,林子軒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流程,確保公司在沒有他的領導下,也能平穩運行。

這就是所謂的工業化體系。

在上市的方式上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讓好夢公司上市,這個獲得批準的可能性不大,另一種是投資一家香港的上市公司,借殼上市。

這是林子軒未來幾年內需要考慮的問題。

美國好萊塢,《小雪的大冒險》的劇組前來宣傳,趙麗穎和艾瑪等人站在電影海報前,任憑記者拍照。

洛杉磯的氣候溫和,冬天也不顯得寒冷,她們能穿上漂亮的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