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經驗之談

林曉玲講課的內容並不是依靠書本,她主要講的是自己的經驗。

這不是說她的經驗已經超過了那些電影大師,而是更為適合當下華國的青年導演,尤其是在主管了好夢公司的青年導演扶助基金後,她接觸了很多青年導演,碰到了許許多多的問題。

在幫助這些導演拍攝第一部影片的過程中,她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林曉玲要把這些經驗告訴台下的學生們,讓他們了解如今的電影市場,少走彎路,既不盲目悲觀,也不太過高看自己。

市場非常殘酷,淘汰率很高。

每一屆導演系的學生能堅持下去的不到一半,堅持做電影的不到四分之一,取得成功的少之又少。

怎麽樣快速的適應市場,找準定位,拉到投資,這是學生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換句話說,就是先就業,再擇業。

先要保證在這個圈子裏混下去,有了點小名氣,才能爭取自己想拍的電影,等到功成名就不差錢了,就有了揮霍的資本。

說起來很現實,實際上就是這樣。

林曉玲講的是就業的方面,也就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導演。

她舉了一些遇到的例子,總有人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如果把他的劇本拍成電影,一定會在國際上拿大獎,票房大賣,震驚全世界。

可惜沒有人願意投資,華國電影就因為如此才沒有出路。

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少,台下的學生裏肯定就有這樣的人。

“有夢想是好事,我也有夢想,但不能自大。”林曉玲沉聲道,“李桉當年大學畢業,畢業作品拿了獎,準備在好萊塢幹一番事業,隨後他為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寫了十年劇本,幾十個故事,一遍遍的修改,最後都被刷掉了,你們不能期望一出校門就能獲得成功,要有長期的思想準備。”

一名合格的導演不僅要懂得導戲,還要了解市場運作,更要耐得住寂寞。

林曉玲講了自己在青年導演扶助基金的工作。

她挑選投資項目,劇本和導演缺一不可,劇本是基礎,導演的心態很關鍵,關系到電影的成敗。

有的導演拍片不順利,壓力太大,心理容易崩潰。

“導演這個職業不是通往成功的捷徑,反而更為艱難坎坷。”林曉玲總結道,“我會從你們當中選出五位同學協助我拍攝新片,拍攝地點就在滬城,有意向的同學可以把個人資料發到我的郵箱。”

協助拍攝相當於導演助理,還不是副導演,就是在片場幹雜活的。

即便如此,對這些學生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林曉玲的第一堂課就這麽結束了。

她沒有太多時間放在課堂上,還是以拍片為主,前段時間忙於《舌尖上的華國》的制作和宣傳,如今終於要籌備新片了。

她的新片是都市題材,或者說她擅長都市題材。

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風格,這和個人的生活經歷有很大的關系。

張藝謀最好的電影大多是農村題材,馮小剛的京味喜劇能逗人開懷大笑,賈章柯善於把握小縣城的人生百態。

他們有過類似的經歷,所以顯得真實,有味道。

林曉玲的電影聚焦的是都市生活,都市中家庭的繁瑣故事和男女感情。

她生活在都市之中,熟悉那種節奏,如果讓她拍農村題材,未必拍得好。

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就算沒有親身經歷,也可以去體驗,演員要演繹各色人生,不需要親身經歷,靠的是體驗。

林曉玲離開滬城戲劇學院,回到入住的賓館。

賓館裏還住著劇組的一眾主創,他們過來看外景,做前期的籌備工作,正式開拍要到十二月份,估計需要大半年的時間。

林曉玲匆匆吃過飯,和主創人員開會,討論拍攝計劃。

“張哥,這兩天還習慣吧,需要了解什麽你盡管說。”林曉玲關心道。

“挺好的,我在哪兒都一樣。”張嘉繹回應道,“我演過一些角色,政府官員還是第一次,也沒個參照,不好把握,再說這個人物的感情比較復雜,摻雜著權利和欲望,層次不一樣了。”

“要不和監獄方面聯系,讓你和貪官談談心?”林曉玲提議道。

“我覺得可行,看新聞最多是模仿他們在正式場合的做派,主要還是私下裏的生活和心態上的轉變。”張嘉繹贊同道。

張嘉繹是國內一線的男演員,出演了多部電視劇。

這次和林曉玲合作拍攝電影,飾演一位城府頗深,貪汙腐化的市長秘書。

這部戲是好夢公司和滬城電影集團合資制作,投資三千萬人民幣,主要拍攝地點就在滬城這座國際化大都市。

故事以滬城房價飆升為背景,講述了現代都市中的各種社會熱點。

包括了房奴、小三和貪腐,這是華國社會當下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