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一犀靈光(第2/4頁)

“搬上兩箱……我說狗子,安生吧?”徐同雷示意著小木去搬成箱的純凈水,順口問了這人一句,這位懶洋洋地道著:“鬼影子都沒一個,這麽大霾。”

“老板有電話沒有?”徐同雷問。

“廢話,有我敢不通知你?”狗子道。

“看緊點啊,我咋覺得這心跳得厲害。”徐同雷心緒未定地道。

“心不跳那不死逑啦。”狗子呲笑道,回頭看小木,小木卻是看到了,這貨腰裏鼓鼓囊囊的,不知道是步話還是武器,狗子斜眼一覷道著:“生面啊,別他媽亂出來招眼。”

“我倒想找熟的,那得敢幹啊……走了。”徐同雷道著,招手叫著小木,兩人一前一後下了鐵制樓梯,在進鐵門時,小木發愁地回望了一眼。

那灰蒙蒙的霾色下,希望可越來越渺茫了……

……

……

“全縣四百四十家注冊企業,紙業、燃料、塑料制品、建材等,主要汙染是建材和土法煉油,僅候集鎮一帶,就有土法煉油和建材小廠一百多家,他們空氣汙染指數在全省是排第一位的。”

“目前雷霆零號滯留在候集鎮,無法確定線人準確位置,霾天氣能見度不到二十米,根據氣象預報,今天夜間以後才會有所緩解,但對於在這個陌生的地方如何尋找一個人,他們還沒有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車輛已經找到,現在在台州市,自昨晚淩晨四時從候集鎮出發,這輛SUV連續行駛了900多公裏,到達了東部沿海台州市,經查實,車輛是租賃來的,租車人登記叫王軍……這條信息可以忽略,身份證和我們系統內不匹配,假的,監控捕捉到了這樣一個圖像。”

是一處加油站的圖像,兩天前,去時是三個人,有下車購物的畫面,而回來時,交車地是兩人。

介紹案情的林其釗提醒著:“我們判斷,這是他們跨界作案的一個模式,組織車輛、機械、原材料,選址後,再從各地招募人手,集中作業,用最快的速度印出來,然後迅速分散,候集鎮離濟廣高速四十分鐘車程,離省道不到二十分鐘,在一個小時內,他們可能進入豫、皖任何一省,如果依照我們判斷要通過海運的方式出境,頂多需要十二個小時……也就是說,在一天之內,他們就能完成貨運的出境。”

這不是空口無憑,而是模擬過嫌疑人液罐車的運輸途徑,從上一案發地大橋村開始,經皖、魯、浙三省,到航運港口,也是不到一天的時間。

林其釗說完,看看兩位督辦的警監,此時專案已經膨脹了一倍,來自經偵局的一行高參,正緊鎖著眉頭,分析著自下而上的案情。

“孫永現在什麽情況?”警監A問。

“在境外……孫永,41歲,一年前移居境外,出境前在台州經營一家紙業公司,根據目前的案情,我們判斷,他應該是遙控指揮境外的違法活動,而且應該在境內,有一個執行人。”一位經偵局的匯報道,兩方的案情銜接,上下一聯通,其中還很大的難解之謎。

不難想像,技術源於李應宗,生產由徐同雷負責,那麽轉運一項,就應該有個帶頭人了,如果液罐車轉運屬實的話,那可以想像這個人的能力,最起碼很精通陸路運輸和海路走私。

“夾生飯啊。”警監B愁眉緊鎖著,幾個點都無法突破,一網撈下去,又是一群小魚小蝦,而偏偏這種案子,又不敢放任其發展,甚至連排查都投鼠忌器,生怕稍有不慎,把這些人驚走。

“那麽現在候集鎮還是棋眼的位置,只要這兒走對了,就滿盤皆活,這兒要是錯了,那我們恐怕要一無所獲了。”警監A猶豫道。

猶豫之處在於,根本不敢投入大批警力,而一個前鋒行動組,又是杯水車薪,已經過去一天了,再等下去,恐怕對方要裝車走人了。

“我建議……接進一方通話。”林其釗突然道,這是高規格的案情分析地方,幾位上級奇怪地看著他,他解釋道:“我的領路恩師,申令辰,是他和皖省專案組長一起審下王壽和的。”

余眾狐疑相視著,警監A手指敲敲自己太陽穴使勁想想道著:“我對這個人有印象,你是什麽意思?”

“他發掘出來的這位線人,也最了解這位。”林其釗道。

這個理由足夠了,得到首肯,林其釗拔通了申令辰的電話,一接進來時,申令辰嚇了一跳,脫口道著:“哦,規格這麽高了?”

全場一陣笑聲,林其釗簡略把情況一說,詢問著申令辰道著:“師傅,我們卡殼了,目標在候集鎮一帶,追蹤組被困住了。”

“我知道這個情況了,剛才還和周組長在商量,不投入警力是杯水車薪,投入警力,又投鼠忌器,這種事,兩頭為難。”申令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