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東方欲曉 第九十六節 捕捉

“一百四十多公裏,可路況不好,三個半小時都不一定能到。”滿臉疲倦表情的江冰綾搖頭,“本來才回去了沒多久,可家裏又讓回去商量事兒,我就說那有啥商量的,都是廠裏和上邊決定的事情,你一普通工人,隨大流就行了,操那麽多心幹啥?”

“哦,江姐父母有事兒?”左右無事,陸為民也就和江冰綾閑聊,和這樣一個溫婉柔媚氣度不俗的漂亮少婦聊天,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廠裏現在傳得沸沸揚揚,說上邊有政策,企業要從山裏搬出來,弄不好明年就要定下來,我就說這事兒哪是三五兩天就能決定下來的?沒個一年半載想都別想,搬哪兒?怎麽搬?是全部搬還是部分搬?如果只是部分搬,誰該留,誰該走?”

江冰綾也覺得挺煩,一家人出了自己之外,父母弟弟都在長風機器廠裏工作,都是搬遷到三線山區裏的軍工企業,現在有機會搬出來,尤其是可能要搬到城市裏,大家都是興奮莫名,滿懷期待。

“哦?長風機器廠要搬出來?”陸為民恍然大悟,江冰綾家好像是長風機器廠的,而這個建在應陵山區裏的軍工企業和地方上並沒有多少聯系。

記憶中長風機器廠的確是92年搬出來的,這些建在山區裏的軍工廠都是都是六七十年代備戰時從沿海地區搬遷或者建設起來的,規模不小,幾千人的廠子建在深山裏,相當於一個生產基地,圍繞這些企業還得要有一套配套的生活附屬設施,醫院、學校和生活市場這一整套,還包括日後這些職工子女的就業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進入市場經濟階段,無論是國營企業也好還是軍工企業也好,逐步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已經是一個必走之路,軍轉民和軍民品混合生產模式逐漸成為擺無法回避的一個話題,而限於山區的實際情況,這些企業在山區裏不但受限於信息、交通和職工生活條件,在發展上也受到了很多制約,而在外部威脅已經越來越遠離的現實條件下,中央出台政策允許一些有條件的企業搬出來也就成了一個選擇項。

“嗯,都傳了一兩年了,不過這一次好像是說上邊終於有政策同意我們長風廠搬出來了。”江冰綾既為長風廠能夠搬出來感到高興,也為一大家子要搬出來所面臨的諸多事情感到煩心。

“搬哪裏?”陸為民心中微微一動。

“現在還不知道,廠裏好像也還沒有明確吧,有說搬到應陵縣城的,也有說要搬遷黎陽的,還有說要搬到昆湖的,聽說博北的北方機械廠和我們長風廠一樣也要搬出來。”江冰綾見陸為民似乎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怎麽,小陸,你也有親戚在我們長風廠?”

“沒,沒有,不過我家是昌州195廠的,所以我對這些軍工企業還是很有感情,這一代人為了當事國家需要,在山區裏邊工作生活幾十年,不少人一直工作到退休,不是有一說麽,這一輩人是獻了青春獻子女,是該讓他們出來在城市裏來享享福了。”陸為民頗有感觸的道:“江姐你父母都在長風廠,他們怕是都很希望廠子搬出來吧?”

“那不是咋的?我們家一大家人都在長風廠裏,現在那邊又閉塞,交通也不方便,山區裏邊,只有一條道路通到應陵縣城,廠裏醫療和教育條件都不好,我在子弟校裏考上中專都算不錯的了,要到應陵縣中校裏讀書,縣裏還要讓廠裏贊助一筆錢才行,每年廠裏都和應陵縣裏鬧得很不愉快。”江冰綾有些感慨,“我爸我媽年齡也不小了,身體也在走下坡路,地方上醫療條件也要好一些,若是能出來當然是一件好事兒,就是不知道這事兒究竟能不能成?”

長風廠是屬於原來二機部的,而博北的北方機械廠好像原來也屬於二機部,現在都屬於機械電子工業部下的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兩個廠情況都大同小異,基本上都屬於同一時代搬遷到黎陽這邊建設起來的。

在陸為民印象中,這些企業和地方上聯系很少,甚至很有點老死不相往來的味道,而且有些地方政府也和這些企業關系處理得並不好,比如像應陵縣和長風廠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範例。

“我想不至於空穴來風,只不過這肯定有一個過程,尤其是選擇搬遷到什麽地方估計也需要慎重考慮,不過我個人感覺像搬遷到縣份上恐怕不太合適,起碼也要到黎陽、豐州這些地方上吧?”陸為民一邊思索一邊隨口道:“至少到地區這一級,日後地區改地級市,就算是城市裏邊了,各種社會資源條件也肯定要跟上來,和縣裏是沒有可比性的。”

“嗯,聽說要搬應陵縣城,廠裏人都反對,覺得從山溝裏搬到幾十裏外縣城,意義不大,要搬就得要搬到黎陽或者洛門、昆湖這些城市裏去,這也有利於廠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