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莫道君行早 第四十七節 創刊號

沒想到這個土記者還真有些能耐,加上人熟地熟,居然在幾個縣都有一些知曉情況的熟人,三五兩下穿州過縣,就把幾個縣的情況摸了一個大概,董如順倒不敢輕忽,又帶著兩人親自下去摸點了解情況,打著為基層政府反映問題的幌子,就這麽吆喝著欺瞞哄騙的把這份調查材料給拿了下來,精煉提純之後,送到陸為民這裏在經過一番加工潤色,之後也就成了《豐州社情》創刊號的頭版。

不過陸為民也知道這種方式可一不可再,在下邊基層政府還不清楚這本《豐州社情》的威力時,他們還不太在意,但是一旦發現這本內刊甚至可能會對他們的烏紗帽產生極大的殺傷力時,他們可能就要防火防盜防記者了。

雖然陸為民不認為造成這些問題的所有責任都在基層政府,但是一些基層政府幹部素質偏低,不會做新時期的群眾工作,理解上邊政策不透徹,執行政策能力低下,導致各種矛盾頻發也是事實,他希望《豐州社情》能成為一本真正客觀反映基層存在各種問題的事實,而不是責怪於某一方,只對具體情況做出調查分析,至於說該怎麽來解決處理問題,那不是《豐州社情》的責任。

陸為民把這本創刊號的《豐州社情》仔細通讀了一遍,其實這本內刊內容並不多,只有三篇文章,總共也不過一萬多字。

除了上面那每一篇外,另外兩篇中一篇是針對古慶北部山區煤礦安全事故頻發的成因和分析,還有一篇則是談雙峰縣露天電影隊現狀,古慶山區煤礦安全事故頻發成因這一篇是張建春親自執筆寫的,而雙峰下的露天電影隊現狀則是陸為民親自到雙峰去花了兩個半天進行調查摸底,甚至還抽了一個晚上與電影隊一起到鄉村放映,感受現實狀況,也傾聽了電影隊負責人和當地基層政府幹部對這支電影隊的態度和看法。

“我看可以了,走吧,建春,我們先把這本樣本送給秘書長審閱一下。如果沒有什麽問題,就可以交付印刷,印數控制一下,不要擴大,寧縮勿擴,避免引起太大反響,我的想法是這第一期創刊號,就只引三十冊,主要是滿足地委行署和人大、政協工委副廳級以上幹部,至於說日後是不是擴大規模覆蓋到處級或者副處級幹部,這要看秘書長向夏書記匯報之後研究來決定。”

……

安德健是利用午休時候把這本《豐州社情》創刊號看完的,這幾乎破了每天他需要午休的習慣。

陸為民和張建春送來的這份內刊性質的《豐州社情》最初並沒有引起安德健的在意。

在他看來也大不了就是和黎陽地委所辦的《黎陽情況反映》這一類情況收集資料差不多,也是每月一刊,但是黎陽那份刊物辦得太過一般,安德健即便是閑得沒事兒幹,寧肯閉目養神,也不願意浪費精神在那些連篇累牘的空話套話上。

但是當他接過這篇創刊號之後,立即就被純白底加了四個草體的“豐州社情”四個字設計吸引住了,三篇文章題目以小標題的名義出現在封面頁“豐州社情”這四個大字下邊,素雅大方,很有點官方氣息。

而更讓安德健感興趣的是三篇文章的內容,他花了十多分鐘粗略瀏覽了一下,然後又花了半個多小時細細把這三篇文章咀嚼了一下,覺得這三篇文章很符合目下豐州各縣基層中現實生活裏存在的具體問題,針對的也就是各類人群在這些問題所處的位置和利益訴求,雖然文章沒有提出解決辦法,但是卻把問題前因後果來龍去脈調查分析得很清楚,而且很有深度,讓安德健也是觸動不小。

陸為民這小子的確是個人才,擺在啥位置上都能琢磨出不一樣的道道來,就像這個《豐州社情》,在陸為民來之前,雖然地委辦也一直要說要把《豐州社情》搞起來,但是翻來覆去不是這個原因就是那個理由,一直沒有能把這份刊物辦起來,而反倒是陸為民來之後才真正開始重視起這個刊物,而且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中硬生生的抽了一些時間下去摸底調查,具體到地頭上去看過,這才拿出了三篇文章。

三篇文章各有側重,但是都保持著短小精煉犀利深刻的作風,用詞造句也很洗練,看問題也很獨到,並非那種人雲亦雲隨大流的貨色,讓安德健很是誇贊了一番。

擱下這本創刊號,安德健按了按額頭,細細品味掂量著。

應該說這本創刊號的內容既貼近實際,又頗有針對意義,如果換了這是一個老資格的綜合科長搞出來這個東西,安德健也就毫不猶豫的同意印發給地委行署以及人大政協工委的各位領導了,相信也能引起一些震動,但是對於陸為民來說,這是不是一件好事還真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