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這邊風景獨好 第一節 接班人

滾滾的自行車流就像這座城市流淌的血液,伴隨著城市心臟的起搏不斷吐進吐出,陸為民站在3路無軌電車上,以手扶著座椅靠背上的鐵扶手,優哉遊哉的看著圍繞在電車前後左右的自行車。

電車司機大概早就在這種螞蟻圍蚯蚓一般的戰爭中習慣了,時而加速,時而猛踩刹車,時而猛打方向盤,偶爾蹦出一兩句罵罵咧咧聲,但是卻絲毫感覺不到他情緒中有多少憤怒,純粹是下意識使然。

比起首都滬海這樣的大城市來說,昌州的城市交通應該算得上是比較順暢的了,寬敞的街道加上主城區被豐江及其支流桐江、翡河以及翡湖、翠湖分割開來,分布得較為零散,使得昌州的交通一直在全國幾十個省會城市裏算是較為令人滿意的。

但是這種順暢究竟能維系多久,卻很難說,按照陸為民的看法,如果昌州市的領導們不能提早決策,這份順暢很快就會湮滅在飛速推進的城市化進程中,而到現在陸為民並沒有看到昌州市的領導們在這上面有多少前瞻性和緊迫感。

昌州市交通主要由城市公交系統和自行車組成,而城市公交則是以市內公共汽車為主,無軌電車為輔,但是相較於市區自行車的保有量和使用頻率來說,城市公交依然只能算是一個小兄弟,而諸如出租車和摩托車這一類交通工具則更像是有錢人的奢侈享受。

陸為民很喜歡乘坐無軌電車,相比起市內公共汽車,無軌電車準點率更高,也沒有令人難受的汽油味道,只不過無軌電車線路比較少,整個市區也只有八條線路,但也算基本覆蓋了市裏幾個主要繁華街區了。

電三路從195廠甲二區外門出發,幾乎橫穿整個昌州城區,通過連接翡湖和翠湖的那條狹窄水道上的翡翠二橋,進入市中心,左拐拐入日潭路,也就是省委所在。

陸為民有意避開了上班最擁擠的兩點到兩點半之間,過了兩點半這一趟電車就要寬松多了,雖然車上有座位,但是陸為民也懶得坐,這一趟車上上下下老頭老太太挺多,這老人一上車你不讓座不好,要讓座,沒準兒就得惹來旁邊人的側目而視,沒準兒還來個手腳麻利的年輕人一屁股搶先坐下,讓你又得費唇舌吵鬧一番,所以陸為民索性就不坐,好在也不算遠,就五站路,二十多分鐘就能到。

前面就是月潭路了,省政府就在月潭路上,距離省委所在的日潭路還有一公裏之遙。

陸為民下了車,電車站距離省委大門不到五十米,緊鄰省人大常委會的大門。

和省人大常委會中規中矩的大門不一樣,省委的大門顯得低調簡樸中透露出一分莊嚴肅穆,武警門崗不像省政府那邊的門崗威武嚴肅的站在大門外,而是站在大門內側,一不小心,你還會覺得這裏就是某個普通的機關單位,只有懸掛在內側門柱上吊牌上鮮紅的那一列大字提醒著人們,這裏就是整個昌江省的權力中樞。

自從給夏力行當秘書之後,陸為民來省委的次數不算少,但是以往都是跟隨著夏力行的車來,而地委行署領導們有幾輛轎車是辦了省委省政府的出入證的,就貼在車窗前右下角,加上又是奧迪小號車,所以基本上出入都很順暢,但是這一次陸為民是走路過來,那執勤武警就免不了要把陸為民的雙峰縣委工作證看上半天,然後才登記放行。

省委大院的風格基本上是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蘇式風格,四棟二層的紅磚樓菱形排列,顯得古色古香,四周高大的杉樹和幾株有些年成的鵝掌楸加上青中泛黃的草地裏星星點點的灑落著幾簇小灌木,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紅磚樓的格局很獨特,不知道是不是在修建的時候又加入了設計者的喜好,除了中間的大門進入處有一分分列而上的樓道外,小樓的兩端也各自有一個小門,同樣也有一個樓梯可以上樓。

厚實的木質地板踩上去總能讓人感受到那份彈性,換了高跟鞋踩上去,就會發出橐橐脆響,不過樓道兩邊的門基本上都是掩上的,良好的隔音效果,確保辦公室裏工作的人不至於因為走廊人們走動而受到打擾。

四棟小樓,基本上就決定了各自的分工,最前端的一棟是省委統戰部、機關黨委和信訪辦所在,而處於兩側平行排列的兩棟小樓則分別是組織部和宣傳部占據一棟,紀委和政法委一棟,而最後一棟小樓要比前兩棟規模稍稍大一些,地基也要略高一些,格局也略有不同,那就是原本兩側都有樓道可以上樓,而這一棟樓只有西側保留了樓梯,而東側通道則因為這棟樓在東段有一個小小的拐角多出一截來,變成了一個L型,有點像陸為民原來住的豐州二中老辦公樓,而省委辦公廳與幾位省委領導在這最後一棟樓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