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亂雲飛渡仍從容 第七節 縣情決定方向

陸為民也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窪崮的發展方向已經基本確定,但是整個雙峰呢?

他來雙峰沒多久就下窪崮了,全副心思都放在了對整個窪崮區的情況調研摸底,那也是花了相當心思才算是把窪崮的基本情況弄準,也才確定了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同時依托打造中藥材種植基地來啟動中藥材專業市場建設,但是整個雙峰的發展路徑該怎麽走?

雙峰全縣六個區,窪崮是地盤占到第二大但卻是人口最少的一個區,雙塬、太和、永濟、開元四個人口大區,每個區人數都超過十萬,人口最多的雙塬和太和,人口都超過了十三萬,鳳巢區人口略少,也有九萬多人。

六個區的情況都不盡一致,像雙塬、開元兩個區地形以平原和淺丘為主,尤其是雙塬幾乎是處於沖積平原上,一直是人口密集區,農業尤為發達,而太和與永濟則是小半平原大半淺丘,甚至也有少許深丘,至於鳳巢則是以淺丘為主,也有部分深丘地區。

中藥材種植在雙峰一直有傳統,太和與窪崮是傳統種植區,而鳳巢區種植面積也不算小,而雙塬和開元以及永濟是傳統的糧食產區,像雙塬和開元以稻麥為主,永濟則是以小麥和玉米、土豆等旱地作物為主,但是作為最關鍵的工業來說,雙峰卻是最為欠缺的。

即便是在鄉鎮企業最為紅火的前幾年,雙峰的鄉鎮企業也是半溫半火,不說與昌州、昆湖、青溪這些地市的縣份比,就算是和古慶、豐州這些縣份比,那也遠不能及,而且不少鄉鎮企業也是趕鴨子上架,趁著那一股風潮一擁而上,結果就是隨後幾年裏陸陸續續垮掉,只給當地鄉鎮政府留下一屁股爛賬。

有傳統是好事,比如窪崮的中藥材種植,可以依托這個產業來發展,但是沒有傳統也未必就是壞事,沒有傳統也就意味著可以丟開一切束縛,可以有更大的選擇余地。

陸為民這兩天都在琢磨雙峰的優勢是什麽?要發展就必須要找準本地優勢,只有這樣你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優勢,揚長避短。

縣裏雖然也有政研室,但是縣委這個政研室似乎只是一個聾子的耳朵——擺設,縣委辦副主任喬莊兼任著政研室主任,但是政研室只有一個兵,一個五十來歲只等退休的老機關,這樣的政研室你能指望它拿出一個什麽樣的調研文章來?所以陸為民很果斷的放棄了這個想法。

還得靠自己來。

陸為民把原來縣裏的一些資料仔細通讀過,又和關恒細細的探討過兩回,覺得雙峰還是有一些優勢的。

比如雙峰的富余勞動力較多,雙峰人沒有外出打工習慣,無論是男女都習慣於呆在家裏,這大概也是整個豐州地區的一個特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缺點和劣勢。

還有雙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省道315橫貫全縣而過,沿線三個區就有九個鄉鎮,至少相較於南潭,雙峰無論是距離豐州還是昌州,地理位置和優勢都要強許多。

但是這兩個說起來的優勢和其他縣市相比,的確太過於平庸了。

其他縣市一樣可以稱得上有豐足的剩余勞動力,這已經不能稱之為優勢,甚至可以說是不足,因為正因為你這裏沒有足夠消化這些勞動力的產業,才會產生如此多的剩余勞動力。

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也只能說相對而言,距離昌州更近,那也是從三百公裏變成了兩百五十公裏,至於距離豐州更近,現在還真找不到距離豐州更近有什麽好處,因為豐州自己本身就缺乏足夠的產業吸引力,僅僅是一個地委行署所在,很難產生多少真正的吸聚力量。

雙峰實在是一個太典型的貧困地區了,沒特色,沒產業,沒優勢,沒基礎,只有一兩項沒關系,可這幾條全都聚集在一起,那就真有點兒讓人束手無策的感覺了。

見陸為民想得出神,雷達也有些感慨,陸為民選擇不去省城而去雙峰,甚至下了鄉鎮,這份魄力讓他和何鏗都很佩服,年輕人能有這樣的定性和勇氣,可以說百裏無一。

自己和何鏗也很想幫陸為民,但是有些方面他們能幫,比如小的方面,給他提供一些方便,缺交通工具,弄輛車用一用,或者說私人手頭不方便,提供一些資金支持,甚至托人找關系幫忙在上邊打打招呼,關照一下,這些他們都能做到,可是像陸為民要考慮怎麽來讓一個縣的經濟發展有起色,這超出了他和何鏗的能力,甚至也可以說沒有誰有這個能力,只能靠陸為民自己去琢磨了。

從體制中出來,雷達也很清楚,在國內官場這個體制內,你想要謀個合適位置,只要你有足夠的人脈關系,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你想要真正做到在一個位置上得心應手,甚至要依靠在這個位置上的表現而進一步上走,那就不是光靠人脈關系那麽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