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從頭越 第一百三十八節 無法淡定從容的表現

昌江也是農業大省,但是卻不是農業強省,田海華作為省委書記,對於昌江全省的農業情況自然也相當清楚。

“力行,昌江的農業情況和你所說的大同小異,都在喊無工不富,無農不穩,但是後一句已經被很多人拋之腦後了,現在大家都在盯著工業項目,都覺得只要工業能發展起來,一切都萬事大吉,一切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了。”田海華眉宇間似乎也還縈繞著一重憂思。

“但是工業發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八十年代以來農村單位糧食產量不斷提升,而機械化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從表面上看起來我們的糧食好像的確夠吃了,飽和了,但是正如你說的,農業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瓶頸階段,糧食單產提升有限,糧價低迷,但是像農資這一類價格卻不斷攀升,農民種糧食掙不到錢,還要虧本,而農村被解放出來的大量勞動力一時間卻難以消化,……”夏力行接上話。

“我還在昌江的時候就有一個統計,我們昌江省每年出省外流的勞動力都呈現出高速增長的勢頭,從一個方面來說,做好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是好事,因為為這些剩余勞動力解決了一條增收致富的路子,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對於我們昌江各級黨委政府來說卻也是一個潛在壓力,這些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能幹多少年?十年還是二十年?之後呢?他們能留在他們現在打工的地方麽?”

……

“根據統計,這些外流勞動力基本上平均一年就要換兩次以上勞動單位,平均兩年就要更換一次勞動地點,我所指的勞動地點是指所在的城市,也就是說他們能夠留在當地生根落足的幾率非常小,也就是一些幸運的成功者,百分之九十九的最終還是要回到我們本地來,而他們老了失去勞動力之後的養老和醫療問題都還是需要我們本地來承擔,這其實應該是一種變相的歧視和壓榨,他們為那些地方的經濟建設貢獻出他們的青春,但是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社會福利保障,也沒有能融入到當地,我覺得中央在這個問題上還沒有拿出更為有效和成熟的對策來。”

……

“工業化和城市化被譽為解決當今農村剩余勞動力去向的唯一出路,但是如何確保這些農民向城市人口轉化時的利益不被侵害,而地方黨委政府應該如何在其中發揮什麽樣的作用,這似乎還是一個模糊性的難題,地方黨委政府並沒有就這個問題有一個更深遠的認識,還停留在一個較為膚淺或者短視的思維中,……”

兩個人的分析解釋變成了探討,坐在一旁的陸為民也是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作為一方大員們他們每天要考慮的是什麽問題,全省性的,政策性的,探索性的,關系長遠的,每一個問題都關系到一系列的政策導向調整,即便是只坐了這一會兒,陸為民都能感覺到自己和他們之間的差距。

“小陸,看你聽得這麽出神,說一說的你的觀點,你也是基層幹起來的,縣委書記更是一地父母官,我們省是農業大省,但是工業不壯農業不強卻是真實寫照,我們昌江又是勞動力輸出大省,你怎麽來看待剛才力行部長談到的這些問題?”

田海華突然把話題拋給了坐在一旁的陸為民,夏力行倒不意外。

這也是田海華考察陸為民的一個直觀方式,夏力行對陸為民的觀念和口才都很有信心,雖然之前並沒有就該說什麽做什麽準備,但是陸為民在下邊做的已經很能說明問題,現在不過是要用一個較為系統全面的觀點闡述出來,要給田海華留下一個深刻而鮮明的印象。

陸為民並不怯場。

實際上從坐在一旁時,他也就在考慮田夏二人探討的問題,如果問及自己,自己該怎麽回答。

三農問題由來已久,尤其是從92年後國內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之後,這個問題就更為突出,工業化進程加快,使得通貨膨脹如出籠的猛獸難以控制,通貨膨脹伴隨著農業連年豐收,這使得農村的情況變得更加具體,加上國地稅分家,地方上損失巨大,中央調控能力加強,而地方上的投入能力頓時銳減,但並沒有能有效控制住局面。

農民增收難已經逐漸成為中央關注的一個熱點。

鄉鎮企業的發展似乎為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和農民增收找到了一條道路,但是各地鄉鎮企業發展嚴重不平衡,使得不發達地區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湧向東南沿海,成就了珠三角和長三角的經濟崛起。

加之鄉鎮企業先天不足在進入九十年代中期之後就開始逐漸顯現出來,在資金、政策和技術上的不足,加上產權問題上的模糊不清,使得這些弊病迅速演變成危機,這也嚴重的影響到了對本地剩余勞動力的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