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心潮逐浪高 第六十二節 印象深刻

陸為民娓娓而談,談得很細,榮道聲和杜崇山也聽得很認真,這其實就是一個城市的產業確立過程,他們倆也很想弄明白,陸為民能在豐州一展風采,回到宋州之後又能繼續奮勇前進,這就不是機緣湊巧或者說踩著狗屎運那麽簡單了,那是真的有點兒本事,對這方面有心得體會了。

粗一聽仍然沒有太多新意,但是當陸為民談到細節,談到如何確定,如何發掘本地優勢條件,有針對性的創造優勢條件,最終選擇和確定適合本地發展的產業,再來進行培育和扶持,又列舉了一些個案來佐證,榮道聲和杜崇山這才明白一個大概。

他們倆也是搞經濟的老手了,對這些東西不是不明白,他們就像搞明白陸為民是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能夠聚合如此大的力量,在豐州如此,在宋州亦是如此,如果可以復制這種模式的話,那麽在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可以這樣逐一復制呢?

很顯然這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雖然陸為民說了那麽多,這涉及到整個黨委政府的理念作風,涉及到一座城市的運作,涉及到當地政治經濟生態的調整,非一蹴而就可能。

陸為民能在豐州打開局面,得益於當時和張天豪意願一致,意氣相投,還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幹部攜手合力,在宋州能一飛沖天,則是因為宋州在前幾年已經打好了基礎,陸為民出任市委書記,能迅速駕馭局面,引領這個爆點而已。

也就是說也許有些東西在別的地市是可以復制的,但是有的東西則無法復制,還有的東西陸為民去也許能做到,但是換了別人,也許就要走樣,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陸為民當然也不敢在兩位主要領導面前賣弄,實事求是的談了自己的一些體會和想法,談得最多的還是認為有良好的構想和規劃是前提,但是能有一撥志同道合、執行力強的同僚和下屬來負責工作的推擠則是關鍵,而這一點的根本又在於黨政主要領導要團結,要齊心協力。

陸為民也不知道自己這番話是不是對榮道聲和杜崇山有什麽打動,但是總而言之在這番意見說出來之後,榮道聲和杜崇山話都少了許多,似乎有所思考。

十六屆五中全會一個重要議題就是討論“十一五”規劃,這其實也就是為今後五年的發展要勾畫框架,定調子,所以的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都要參加這次重要會議。

杜崇山還不是中央委員,但十六屆四中全部增補二名中央委員時,他未能增補,估計要到十七大上才會選為中央委員。

十六屆五中全會對“十一五”期間的規劃展望還是比較樂觀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重要表述,比如要解決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問題,要提升中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產階層問題,這兩條在今後的工作中都會顯得越來越重要,發展與民生的結合要求越來越緊密。

三個人也在這個問題上探討一番,但是都還是一致認同,在昌江這樣的欠發達地區,發展經濟仍然是第一要務,未來三五年中,擺在昌江省各地市州黨委政府的首要問題還是發展經濟,解決中低收入階層的就業和收入增加問題,在這一點上,哪怕現在似乎已經在向沿海發達地市看齊的宋州也不例外,經濟的短板依然很多,要維系長久的發展後勁,仍然需要堅持不懈的抓項目、抓基礎設施建設、抓產業培育、調整和升級。

榮道聲和杜崇山對陸為民的頭腦清醒十分滿意,在他們兩看來,陸為民絲毫沒有因為宋州經濟實力的崛起而驕傲自滿,甚至還很有點兒居安思危的味道,提出了很多宋州目前存在的短板劣勢,像烈山發展趨緩、澤口發展路徑迷茫、老城區的經濟發展還處於探索階段,尚未見到真實效果,一些老的經濟較為發達區縣在尋找新的產業突破上還在徘徊不前等。

這一番話下來,聽得榮道聲和杜崇山都覺得陸為民是不是對宋州要求太高,完全是以深圳、蘇州這樣的城市格局來衡量,這樣對比當然是差距巨大,問題是全中國有幾個深圳、蘇州?

陸為民也沒有客氣,只說宋州除了幹部思維理念和一些特區政策趕不上沿海地區外,其他硬件條件絲毫不亞於深圳、蘇州,像勞動力資源優勢、交通運輸優勢等更是遠勝於深圳、蘇州,宋州沒有理由底氣不足自我矮化,完全有資格去追趕這些城市,哪怕一時間趕不上,但是起碼我們要緊追他們的節奏而行,不能被這些地方越丟越遠,這就是自己的目標。

應該說陸為民的態度讓榮道聲和杜崇山都有些震動,哪怕一時間趕不上,起碼我們敢於追趕,不能掉隊,宋州從站的位置上就已經把自己和深圳、蘇州站在了同一梯隊,而且還很自信的把自己對深圳和蘇州的優勢擺了出來,就是要利用這些優勢來體現出差異化,與深圳蘇州競爭在項目和資本上進行競爭,你可以選擇深圳,也可以選擇蘇州,但是你起碼要看一看宋州,相互掂量一下,要證明深圳和蘇州的競爭要素的確強於宋州,這就是自信和底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