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心潮逐浪高 第一百零三節 直面

世上的事情,既沒有淵源,也無巨大的利益糾葛,方國綱不認為鄧紹榮就會這樣突然出手。

方國綱對雙方都做過一番了解。

基於他從各方面了解到的情況,方國綱有一個大致的判斷。

一方面是對鄧紹榮的了解。

鄧紹榮是從中央政法委下來的,本身性格很四海,喜歡結交朋友,哥們兒義氣很濃,加之在中央機關裏呆了那麽久,估計也有點兒受約束太甚的味道,現在好不容易下了地方,而且還是昌江這種缺乏足夠底蘊的內陸不算發達的地區,免不了性子也就有點兒剛愎狂放,眼睛也有點向下看,視昌江人為鄉巴佬的味道了。

當然這種剛愎狂放不是毫無因由,也還是建立在他自身的審時度勢之下的。

或許從鄧紹榮的眼光來看,宋州經濟發展很快,風頭正盛,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對象。

而市委書記陸為民和省委書記榮道聲沒太深關系,準確的說陸為民是夏力行的人,而夏力行則是田海華的人,而夏力行從豫省省委書記很突兀的被調整到國資委擔任主任,怎麽看都像是有點兒失勢的味道,這麽看來,陸為民若是論人脈牽扯,就有點兒遠了淡了。

很多人都認為,一個缺乏省委書記認可的市委書記是不穩的,但是很多人卻沒有意識到,你做不到被省委書記認可,但只要你能做到省委書記認同,那麽你一樣是有底氣的。

認可意味著你各方面符合他的胃口,他把你當成了一類人,而認同則是他認為你所做的事情是符合他的觀點的,他贊同。

鄧紹榮未必覺察到了這其間的細微差異。

至於說陸為民和杜崇山關系不錯,那也僅止於工作關系,談不上其他,這一點估計鄧紹榮也看得有點兒輕描淡寫了。

至於市長秦寶華,很多人更覺得她只能算是一個優秀的女性幹部,談不上其他了。

基於上述原因,也許鄧紹榮覺得宋州是個合適的對象,是他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對象。

而陸為民這一方面呢?

陸為民一年未在宋州,一直在中央黨校學習,剛回來。

據方國綱了解,陸為民返昌之後,首先拜會了榮杜二人,這是必須的規矩,主要領導的拜會不可少。

然後來了自己這裏,最後去了左雲鵬和馬道涵那裏。

左雲鵬那裏當然也是必經程序,而馬道涵那裏可能是順帶,因為組織部和宣傳部在一棟樓,當然,也可能有陸為民本身和馬道涵私交甚篤有關。

陸為民沒有去拜會紀委書記和政法委書記,或許拜會紀委書記是覺得不合適,而沒有拜會政法委書記那邊是覺得不熟悉,又或者時間太緊,總之沒去。

是不是這是讓鄧紹榮心生嫌隙的原因,方國綱也不能確定。

另外還有一些因素,鄧紹榮這個人不那麽純粹。

純粹一詞用在鄧紹榮身上並不是方國綱武斷的偏見,而是他也聽到一些反應。

鄧紹榮走西梁和昆湖比較勤,其他地方卻沒有幾處。

昆湖民營經濟發達,私人老板眾多,鄧紹榮和其中幾位走得挺近乎,也不知道是他原來的人脈還是來昌江之後的新朋友。

西梁產礦,礦老板更是腰包鼓脹,據說鄧紹榮在那邊有關系甚密的老朋友。

另外鄧紹榮在昌州好像也有幾個房地產老板朋友,方國綱在一個偶然機會碰到過,這也讓方國綱覺得鄧紹榮的朋友圈子的確比較復雜寬泛。

一句話,鄧紹榮更喜歡私人關系,而非工作上的關系,在方國綱看來,這不是一個讓人放心的跡象。

而且在方國綱看來,鄧紹榮甚至連宋州一次都未去過,就憑幾封舉報信就遽下結論認為宋州醜惡現象泛濫需要嚴加整治,還是有點草率倉促,當然有檢舉信你可以簽批查處,但是卻需要掌握其中尺度,無限放大,上綱上線,不合常理,尤其是對一個新來者來說,更是如此。

那自己該有一個什麽樣的態度?

方國綱還了解過,陸為民返昌後,在榮杜二人那裏呆的時間都沒有超過二十分鐘,在左雲鵬那裏大概也就十五分鐘左右,馬道涵那裏也就是十分鐘左右,但是在自己這裏,陸為民匯報了半個小時,加上自己和他的一些交流,超過了四十分鐘。

也許這不能說明什麽問題,但是起碼說明陸為民對自己的認同。

同樣方國綱對陸為民也很認可,他覺得陸為民是一個幹事的人才,或許在有些方面還不夠成熟,但是也許正是這股子很多人看來不夠成熟的銳氣才能使得他帶動豐州和宋州如此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