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卷 冷眼向洋看世界 第六十七節 在其位

從地方到中央,角色的變化也需要思維發生改變,這一點陸為民感受尤深,你得跳出地方工作的思維窠臼,著眼全局乃至全球,從國家整體利益來考慮問題。

中央政研室那邊沒有給自己明確的任務,只是給自己劃了一個大概範圍,以國際研究局所覆蓋的領域來結合中聯部涉及的工作來開展研究,而中聯部這邊給自己定位就更模糊了,分管研究室,還有黨群外事協調局,這研究室幾乎就是覆蓋整個中聯部工作的領域,也就意味著自己更像是內閣裏邊的一個不管部長。

你什麽都可以管,你也什麽可以不管,當然這兩個部門賦予自己的職責還是以政策研究為主,這給了自己很大的自由度,但同時也意味著你一旦介入某項工作,那麽你就得拿出一番像樣的東西來,否則你很難對上邊有個交代。

在其位謀其政,身兼二職,給自己劃了一個大概範圍,陸為民也就打算在這個範圍內好好幹點事情,尤其是在前世記憶中依然有不少價值的東西存在時,從這方面入手來動作,陸為民覺得還是很有價值和意義的。

《對非的外交思維轉變》,這是陸為民在訪非之後的第一份綜合性報告材料,結合了上報給中央的情況匯報和後半部分自身的一些思路想法,也包括在向總書記和總理做專題匯報時的一些內容,這份堪稱厚重的報告在春節後一個月終於出爐了。

陸為民在這份報告中煞費苦心,從中國當前國際政治角色地位的扮演,外交傳統的創新,黨際交往的特殊意義和價值,經貿聯系的主導性作用,軍事價值與關系密切化的恒定架構,民間社會往來和輿情引導的意義,發展程度和價值觀的趨同性,涵蓋了多個角度來論述中國對非戰略的考量,並相應的提出了很多對策。

當然這份報告不可能是陸為民一人手筆,只能說是陸為民的不少思路觀點貫穿其中,加以不斷充實潤色而成。

林傑銘/竇慶文以及中聯部政研室的關一介也都在裏邊花費了大量心血,可以說從非洲訪問歸來,這三位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了這份對陸為民來說相當宏大的報告上了。

對他們三位來說,陸為民的很多思路獲得了高層的認同和贊許那就是最大動力,能夠參與這份報告的撰寫本身就是對自身能力的認可,他們三人都很清楚這份報告是要上達天聽的,甚至可能要進入核心層傳閱,這份意義非比尋常,遠比上某份核心期刊或者內參意義重大得多,可以說能把名字列於其上,讓高層領導有那麽一個印象,那就什麽辛苦勞累都值得了。

春節後的這一個月中,陸為民也是和這三位基本上每周都要碰頭兩三次進行探討研究,每一個章節部分都要有詳實的論據來依托,同時每一個突破性的觀點也一樣要有合理理性的思維來支撐,撰寫很辛苦,修改潤色就如同千錘百煉,更見功力。

有幾個這類工作的專家高手來執筆,對陸為民來說也是一大幸事,起碼自己不需要那麽苦熬了,這個時候陸為民才意識到自己嶺南大學歷史系畢業這點兒文字功底如蘇燕青所說,還真的就只能勝任一個廳級幹部的秘書角色,再高,就有點兒吃不消了。

這幾位都這方面的高手,陸為民只需要把自己的思路觀點提出來,他們自然能夠從中進行延伸推證,圍繞著中心主題進行闡述論證,而且他們掌握的資料信息也不是陸為民這個才來一年不到的角色所能比擬的,很多東西陸為民剛剛提一個思路框架,人家就已經能順著你的思路拿出一個大概內容來了,讓陸為民也嘆為觀止。

除了這三位外,趙家淮也出力不少。

初稿一出來,陸為民也就交給了趙家淮審閱,趙家淮考慮問題的角度和深度又不一樣,對於陸為民提出的一些較為激進的觀點意見也進行了修改,當然這又免不了和陸為民爭執不下,兩個人也辯論了不下三回,在幾個問題上都是爭得面紅耳赤。

連趙家淮後來都說本來就是六十歲的人了,卻被陸為民這毛頭小子給把情緒帶動起來了,感覺就像是回到了二十年前一樣,情緒高昂,非要爭個勝負出來。

有些觀點陸為民覺得可以緩和,但是有些話題陸為民卻覺得不能磨圓,否則就難以凸顯其緊迫性和現實性。

所以也是幾經爭鋒才算是定稿下來,連關一介和竇慶文都覺得這份報告的爭議性絕對夠大,送上去只怕也是“禍福難料”,當然這個“禍福難料”只是針對領導,對於他們這些小蝦米,只要能夠進入高層的視野圈,那就算是成功了。

……

看見陸為民終於把定稿的報告合上,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竇慶文和關一介都終於可以舒一口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