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卷 冷眼向洋看世界 第一百二十二節 粟海荃(第2/2頁)

“老粟,你不是咱們昌江人,當然覺得現在昌州的空氣很不錯了,不錯,昌州的空氣質量要和北京天津上海這些城市比,當然沒法比,尤其是北方城市,咱們這邊本身用煤量就不大,而且江南取暖要麽空調,要麽就是電暖器這一類的,不像北方供暖那是24小時燒煤。”陸為民搖頭,“二十多年前我在昌州讀高中,可以說沒聽說過啥霾不霾的,霧天肯定有,但是就沒有誰說霧霾這一說,霧就是霧,咱們昌州緊鄰蠡澤湖區,而且市區湖沼和河汊縱橫,濕度高,有霧正常,但是現在已經不僅僅是霧了,也在一定程度有霾了,有人說這是經濟發展的一種變相體現,也沒錯,建築工地多了,發電廠不斷擴建煤耗大了,私家車越來越多,廢氣排放多了,霧和霾就有點兒交織了。”

走上鶴門堰,陸為民覺得自己心境都要好了許多,起碼在強勁的河風下,讓人的呼吸似乎都要順暢許多了。

昌州的冬季也不是那麽令人愉悅了,霧霾天數明顯增加,空氣質量下降很快,陸為民現在還不好說昌州空氣質量下降快就都是昌州城市工業發展太快的緣故,但毫無疑問和昌州的工業經濟增長迅速肯定多少是有一定關系的。

像這幾年昌州承接了東部不少轉移過來的產業,比如梅山的陶瓷產業就發展很快,已經成為了昌州經濟增速一大支撐點,但是陶瓷產業的迅猛發展不可避免的就會帶來汙染,而梅山距離昌州市區不算太遠,粉塵灰霧在有風的情況下,自然也就會有影響。

對梅山陶瓷產業突飛猛進也成了唐天濤的一大政績亮點,作為昌州市委書記他在豐州搞得風車鬥轉,但是很多人都說他是沾了張天豪和陸為民的光,是張天豪,尤其是陸為民擔任市長時代為豐州的產業經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像建材和家電,更是成為豐州產業的支柱,唐天濤來了不過是蕭規曹隨,並沒有什麽新的創意,很有點兒說他是撿了便宜一般,這讓唐天濤很不服氣。

到昌州之後,昌州城市工業經濟板塊相對齊全,但是發展均勻,唐天濤便轉而支持縣域經濟的發展,吸引東部沿海一些轉移產業,麹縣的石材產業得到極大發展,梅山的陶瓷產業更是承接了東部沿海地區的轉移,發展更是迅猛,這兩個本來在昌州只能算是很一般的郊縣這兩年也是GDP猛增,一躍成為昌州的後起之秀。

應該說唐天濤的策略並無不妥之處,昌州雖然是昌江省會,也是個副省級城市,但是與東部沿海城市的經濟總量相比相差甚遠,與宋州的差距都在三倍左右,像南京/杭州/無錫/蘇州這些無一不遠高於昌州,就連北面的廬州GDP也超過昌州接近500億,這還是這幾年昌州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否則差距還會更大。

對像梅山這樣大力發展沿海地區已經逐漸開始轉移和淘汰的陶瓷產業,省裏邊也不是沒有質疑和反對的聲音,但是看到梅山的GDP這幾年都保持著30%以上的增速,這些聲音都被壓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