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卷 冷眼向洋看世界 第一百七十二節 無限可能

陸為民也注意到了杜崇山表情的復雜,略感驚異,不知道哪裏又觸動到了杜崇山的情緒。

不過杜崇山倒是恢復的很快,覺察到陸為民的目光,就迅速調整了過來。

“被你這麽一說,我心裏都沉甸甸的了,下一步我們昌江發展何去何從,我們心裏不是更沒數了?”杜崇山若有所思。

“省長,我說實話,的確不太好辦,當然並不是說咱們就束手無策了,我只是提個醒,可能今後幾年,怕是不太可能再有前幾年那樣的好時光了,動輒百分之二三十,甚至百分之三四十的增速,在哪裏都不太可能了,能夠過兩位數的增速,就已經是非常不錯了。”陸為民也沒遮掩什麽,“第二產業的發展在過去十年間是一個黃金時代,基本上是全面發展,這也是我們城市化和工業化帶來的重化產業大發展時代,但是現在,中國的城市化和重化產業發展都告一段落了,在產業發展上會更有傾向性和選擇性了,第三產業和一些新興的制造業可能會引領時代潮流,而很多傳統產業則要面臨痛苦的升級和轉型調整,當然在這個調整過程中,依然有很多機會。”

“哦,看來你雖然悲觀,但是還是藏了點兒私啊,我聽說你在調研昌西、西梁、豐州等地時,都提出了脫貧工作要有新思路,要因地制宜地發展第一產業?怎麽,你覺得在農業上大有可為?”杜崇山的消息也很靈通,陸為民的一些觀點很快就傳遞到了他的耳朵中。

“有些人又在以訛傳訛了,我是說過農業在很多山區丘陵地區的農民脫貧致富上大有可為,但是我也說過這不是解決一個地區發展的靈丹妙藥,有些人總愛把我說的一些話上綱上線,無限誇大,哼,也不多用腦袋想一想。”陸為民連連搖頭,“我調研過我省貧困地區的情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落後貧困地區都屬於山區和深丘地區,交通不便,缺乏資源,更沒有產業基礎,山區農民文化科學技術知識匱乏,更缺乏基本謀生技能,而他們大多都生活在本地,不願也不敢離家去打工掙錢,那對這部分人怎麽來解決他們的脫貧致富?所以我覺得可以在精細農業和現代農業上做文章,依托他們現有的土地水熱資源,對他們進行適當的農業基本知識技能培訓,利用現有的土地水熱資源和他們的勞動力,尤其是沒有汙染的原生態環境,來發展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提供高端的無汙染農產品,來實現增收致富。”

“哦,你是覺得這一快很有市場?嗯,差不多,國內大城市中產階級群體的數量現在已經膨脹到了一個相當的程度,他們對食品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停留於種類和數量上了,對安全標準要求也日益提高,綠色生態無汙染無農藥殘留,無化肥激素,這些都成為了眼下網絡上的討論熱點,而這些城市中產階級對這方面尤為看重。”杜崇山點點頭,“如果在這一塊上下點兒功夫,的確可以跳出窠臼,闖出一條新路子來。”

“嗯,省長,但這一塊的容量也就那麽大,你要說靠這個就能把一個地方整體經濟面貌改變,用腳想一想也不可能。”陸為民撇撇嘴,“也不知道是哪個說起風就是雨的,把脫貧的對策上升到了振興總體經濟的高度,這也太誇張了一點。”

“地方經濟要發展,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在二三產業上來。”杜崇山總結道:“只是現在第二產業發展遇到了高原瓶頸,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尋找新需求新市場也是一個摸索過程,第三產業的發展的內需動力還不足,同樣也需要探索,電商產業,通訊服務產業,軟件信息業,這些都是你在藍島提出來的思路,我們昌江情況和藍島不同,但是我覺得有些方面還是可以借鑒的,像電商產業,也包括物流業,這一塊上,我們昌江地處長三角外圍腹地,溝通閩浙,襟帶淮楚,輻射中原,是大有可為的。”

“省長,電商和物流業發展,還是要依賴於第二產業的發展,我們昌江和沿海諸省相比還是有些不同的,對於我們來說,制造業還是根基,現在部分制造業產能結構性過剩,部分產能落後需要淘汰,但是有一句話說得好,只有夕陽的企業和夕陽的人,沒有夕陽的產業,關鍵在於創新變革,創新變革哪些方面?技術和理念,技術上的創新可以賦予傳統商品更新穎的功能和體驗,或者就是在制造效率和成本上得到變革,使其更具競爭力,理念的創新可以是開發創造出新的需求和新的商品,也可以是消費模式營銷模式上的創新,一言難以蓋之,我們昌江的制造業只能走這條路,也只有這條路才適合我們,當然,因地制宜,與之相匹配的第三產業也能夠帶動消費,促成一二三產業的優化組合,但根基還是在第二產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