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卷 誰主沉浮 第四十節 難題(第2/2頁)

陸為民十分直白的話語讓在場的三位黎陽領導都有些沉默。

如此悲觀的預言,對於三人來說都是一個打擊,尤其是宋大成,當初徐工收購,潘曉良和他都是投了反對票的,當然這也有來自省裏相關領導的反對意見影響,但是更主要的還是在於他們對黎工依然看好,沒想到今天陸為民一來就用如此肯定的語氣斷言未來工程機械市場不容樂觀。

對鄔俠和池楓來說,一樣有些難以接受,一來就賣國企,這會給自己帶來什麽樣的影響?會不會被扣上敗家子的帽子?

見三人都是沉默不語,陸為民也知道自己的這個意見對三人都是一個打擊,心理上有些難以接受,但是當一方領導,不能單憑感情行事,在陸為民看來,像黎工這種中小型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在全國經濟形勢一片向好時當然問題不大,一旦步入下行期,那問題很快就會顯現出來,如果徐工願意收購,並投入進行改造,甚至把黎陽打造成為一個生產基地,當然是好事,對政府來說,只要企業活了,就業保住了,產業來形成了,你就是贏家了,至於說徐工在裏邊賺了多少,那都不重要。

“行了,我這就是我的一些個人看法,我的意見,你們應該聘請專業的市場分析人員來對工程機械市場進行一個評估和預判,然後對黎工的優劣勢也進行了一個評判,最後再來考慮黎工的生存問題,政府的職能是什麽,保證市場良好秩序,促進就業,至於說國企在政府手上的去與留,我個人認為要根據情況而定,就市一級政府,乃至省一級政府,除了特殊行業,我都不支持保留,應該逐漸市場化。”陸為民很坦然的道:“當然,這是我的一些個人觀點,未必正確,你們也不必接受。”

從工程機械這一塊產業發散開來,陸為民也談了自己對黎陽諸如電子、塑膠以及食品等產業規劃的一些看法,陸為民給他們的建議是雖然面臨經濟下行的挑戰,但是黎陽是昌江最靠近長三角地區的地區,也是昌江陸路進入長三角地區的跳板,長三角地區進入昌江的門戶,隨著沿海地區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沿海地區一些產業向內陸轉移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而黎陽的條件對於沿海地區的這些產業是有很大優勢的,在吸引這些產業轉移上比其他城市具有更好的區位優勢,應該很好的抓住這個契機。

但是陸為民也提醒,沿海地區轉移過來的產業,很多都是屬於規模小、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等外貿出口型的企業,黎陽在吸引這些內遷產業時要加以區別,尤其是要注意企業來了之後的用工規範問題,否則日後就會出現不少紛爭。

話題到最後自然是黎陽想要爭取的省裏在黎陽的一些投入支持,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支持。

宋大成在去年自己還是市長時就找過陸為民,陸為民那時還是省委副書記,當時就是以要扶持貧苦地區脫貧為理由來解決天梁等貧困縣的交通瓶頸,陸為民當時也承諾過要推動這些問題解決,現在陸為民是省長了,這項工作就更義不容辭了。

因為黎陽的貧困地區和宜山那邊的貧困縣都是連成一片的,這個問題宜山方面也找過陸為民,陸為民也覺得應當予以解決,只是這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具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