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海闊魚躍 第006節 生財有道(第2/3頁)

“嘿嘿。全友啊全友。你這個縣府辦主任相當稱職。看來升遷有望。”趙國棟似笑非笑地點點頭。啥叫用得放心舒坦。眼前這個人就是一個典範。趙國棟不由得又浮起一點想法。看看能不能再使把勁兒。把桂全友給扶上去。

縣政府幾個副縣長中,苗月華就不去說她了,曹淵有些能力,現在看起來也收斂了許多,估摸著也是看清了形勢,或者說有人提點了他,也學會夾著尾巴做人了;韋飚呢,人也算踏實可靠,但是謹慎有余沖勁兒不足,而且眼界也窄了點;黃鐵臣倒是一個實幹家,也有魄力,只是口才和社交能力差了些,加上過於方正而缺乏靈活,讓人有些遺憾;辛存煥應該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副縣長,各方面都可圈可點,只可惜是個民主人士,難以進入核心領域。

而桂全友相較於這些人,有些類似於辛存煥,但是卻更符合自己心意,而且最重要的是也算是和自己心貼心,知根知底,用這樣的人你盡可放心大膽放手,唯一遺憾就是底子薄了資歷淺了些。

桂全友心中也是一動,但是轉念一想,自己也沒啥背景關系,後台也只有眼前這一位,若真是能有希望,不需要自己操心對方也會替自己考慮,若是無望,自己便是絞盡腦汁也是無用,所以心思也只是那麽一頓便又轉到了方才的問題上。

“這有償農轉非恐怕不符合政策吧?”桂全友皺起眉頭,“而且似乎也從來沒有這方面的先例,如果這個頭一開,會帶來那些影響也需要綜合考慮。 ”

“改革改革,就是改掉那些不符合時代發展的禁錮枷鎖,使之符合時代潮流,既然別人已經脫離了農業生產,而且在城裏有固定居所且有正常穩定地生活來源,那他們就是城鎮人口!誰也不是天生的城鎮人口,還不是因為工作分工不同而造成的?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社會分工也在調整,那麽戶籍制度和種類也一樣需要跟上時代發展,我們只是實事求是罷了。”趙國棟不以為然的搖搖頭,“我知道這中間肯定會有很多質疑和反對,不過我和羅書記早就抱定了要當沖鋒隊敢死隊,這方面挨些明槍暗箭也正常。羅書記和我打算專門就這個問題向市委市政府匯報,然後由公安部門按照中央關於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意見,向省公安廳打報告,在我們花林搞一個試點。”

桂全友心中也是倒吸一口涼氣,看來這位趙縣長和羅書記似乎已經打定主意要在花林掀起一波接一波的波瀾,這若是農轉非放開,那就像開閘的洪水一樣你想要擋都擋不住,作為縣府辦主任他必須要提醒對方。

“趙縣長,我覺得這件事情恐怕還得仔細掂量一下,如果事先我們不考慮周全,只怕會帶來許多我們無法想象得到地麻煩和問題。在這裏我有幾個問題想要問一問,不知道羅書記和趙縣長的想法是怎麽考慮的。”

“你說。”趙國棟點點頭,他今天招對方來就是要想從對方那裏看看這件事情地可行性,雖然先前已經讓公安局再進行摸底調查,但是那只是一個意向性的調查,真要落實到實處,還得仔細斟酌商榷。

“第一,在具有固定居所和穩定正當收入來源這個界定上的依據是什麽,也就是說怎麽才算是有固定居所,是擁有完全產權地房屋才算是呢,亦或是長期租房也算?還有一套房子可以承接多少人,有沒有限制?穩定正當收入來源含義太模糊了,經商算不算,打工算不算?第二,如果要收取費用,那麽理由和依據何在?標準如何確定?第三,這個政策是指針對本縣農業人口還是也包括其他地區的農業人口在內?”

不愧是縣府辦主任,趙國棟心中贊嘆不已,不得不承認這個家夥的分析思維能力比自己要強得多,尤其是具體到某一件事情上,更是很快就能有條不紊的抽絲剝繭,準確抓住問題核心,三五兩下就能抖落出其中精奧。

“全友,你所說地這些問題我都考慮過,不過沒有你考慮這麽細,而且目前也沒有完全細化下來,畢竟這只還是我的一個初步想法,也只和羅書記交換過一下意見,羅書記也覺得這事兒一要慎重二要加快進度。”趙國棟點點頭,“固定居所的界定,我的想法是以具有產權證的房屋為基準,租房一律不算;一套房子原則上只能考慮一家人,當然也可根據實際情況接納一至二名近親屬;至於說穩定正當收入,我覺得經商應該列入,打工呢,如果簽訂了正式用工合同的工人,我覺得也應該列入,畢竟日後這種情況應該越來越普遍。”

“至於說收取費用問題麽,城市配套費這個理由算不算充分?農村人口變為城市人口,不可避免地要對城市公共設施諸如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街道建設等硬件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縣裏在這方面也肯定要加大投入,這個理由不算牽強吧?標準麽,那得根據情況具體研究。你所說地第三個問題,我一直在考慮,現在也沒有下定決心,話說轉來,也未必是我能決定的事情,我地想法是要爭取上邊政策支持,面向所有人,不僅僅局限於花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