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揚首奮蹄 第60節 潛在的危機

趙國棟沒有想到自己會早不早就被人瞄上了,而且是來自內部,他還一門心思放在市委常委會上提出要加強全市防洪體系建立這個提議該怎麽提出來。

照理說全市防汛抗旱工作都是由分管農業的副市長孟淵負責,市裏不像區裏,自己可以以區委書記身份橫插一杠子,無論是曾令淳或者魏曉嵐雖然心中不以為然,但是畢竟不可能公開駁自己面子,在市裏自己只能算是一個小字輩,自己的意見被質疑和否決那也很正常。

區裏之所以能夠順利通過那也是因為自己向曾令淳作了承諾,那就是如果今年烏江和越秀河兩岸不像自己信誓旦旦宣稱的那樣可能會遭遇極端天氣影響,那麽自己就要負責替西江區從其他渠道找回這兩百萬來填補西江區財政這個虧空。

有了自己這個承諾曾令淳當然也就樂見其成,反正這錢也是花在正道上,只不過一下子把防洪標準從三十年一遇要提高到百年一遇,這筆錢花得有些不是時候罷了。

自己已經就這個問題專門和孟淵交換過意見,但是孟淵雖然表面上相當客氣,但是趙國棟還是從骨子裏感覺得到對方的不以為然,想想也是,你憑啥說你去了一趟水利部就能斷言今年會遭遇洪水,真要有這麽準確的判斷,全國還不早就動員起來了?

趙國棟通過楊天明的關系,已經竭盡所能地施加了自己所能盡到的一切,水利部和國家防總的專門督察組也的確出現在了包括安原在內的長江沿岸地區,也查出了不少問題,至少也證明了趙國棟先前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長江流域幹支流的防洪基礎設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漏洞,通過這一次專項督導工作也督促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這個問題上加大了整修和完善力度。

先前烏江江堤也在某種程度上,是借助了這股東風,要不汪道祿就是再尊重趙國棟,也不可能這樣憑空無白的拿出幾十萬來做些他們認為沒有多大必要的工程。

讓趙國棟擔心的還有翠河堤,防工程,整個寧陵市實際上就是一個三江並流的所在,寧陵市區也就被三條江分割成支離破碎的四塊。

烏江由南向北注入長江,而越秀河則是由西南向,東北注入烏江,在距離越秀河與烏江交匯處以北的三千米處就是翠河與烏江交匯處,由東南向西北而來的翠河從這裏並入烏江。

烏江以西就屬於西江區地界,寧陵市委市府幾大班子、西江區四大班子以及全市主要金融、商業和文化娛樂核心地帶都在烏江以西越秀河以北的老城區,而構想中的越秀河大橋一直因為困擾於資金問題而沒有付諸實施,使得越秀河南北只能以渡輪來解決交通問題,成為制約越秀河以南地區發展的瓶頸。

烏江以東屬於東江區,但是橫穿翠河和烏江而過的915國道與烏江、翠河形成一個大約十來平方公裏的三角地帶,這裏就是寧陵開發區,而其他地方則都屬於東江區地界。

烏江、越秀河、翠河三條江河瓜分了整個寧陵城區,但事實上真正算得上城區也只有烏江以西越秀河以北的地區那一片面積只有區區十平方公裏左右的一百一十度的鈍角地帶,而廣大的烏江以東和越秀河以南地區都還屬於典型的城郊結合部或者說就是農村地區。

三條江河既為寧陵市區帶來了豐足的水資源和秀麗的臨江景觀,同時也為寧陵城區帶來不小的隱患,拋開烏江這條長江最大支流不說,越秀河和翠河都發源於武陵山區,由於武陵山區降水相對集中,使得每年七月下旬開始一直要到九月上旬,越秀河翠河的水量都相當大,好在歷年寧陵市委市府都對這防洪工程十分重視,在堤防工程上也沒有出過什麽問題,所以也就在寧陵地方官員們心目中滋生了不少懈怠心思,這也是趙國棟最為擔心的一點。

趙國棟已經無法回憶起後世記憶中寧陵市所遭遇的洪災情況了,但是在他印象中,安原全省都是98年那一場百年難遇大洪水的重災區,幾乎每個地市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暴雨洪災洗禮,尤其是像安原、藍山和唐江更是遭災最為嚴重地區,想必寧陵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

趙國棟預料得到市委常委會上自己的意見會遭到攻訐,舒志高和金永健都明顯地對自己這種有點狗拿耗子多管閑事的建議表示出了異議,很顯然孟淵在這個問題上已經和二人進行了溝通,認為趙國棟是在小題大做,而嚴立民更是含沙射影地提醒趙國棟關注本職工作,趙國棟還注意到陸劍民目光中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他一時間也沒有琢磨透。

總而言之,這是趙國棟就任市委常委以後處境最為狼狽的一次常委會,幾乎就沒有得到一個人的支持,就連章天放、尤蓮香以及藍光都少見的沒有發言支持自己,不過他很坦然,他做了他能做的所有事情,而且這個後世記憶中的大洪水是否會如期而至他內心一樣有些拿不準,畢竟,這個世界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