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揚首奮蹄 第72節 閃光(第2/2頁)

文國基副總理對於民生問題相當關注,尤其是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更是高度重視,無論是寧法還是應東流都能夠從與他的談話中感受到對老百姓安全的痛惜和憂慮,這更增添了兩人心中的壓力。

“寧法同志,東流同志,這一次突如其來的暴雨引發的洪災對我們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不僅僅是安原一省,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目前情勢都相當嚴峻,四省幹部群眾都在與洪水作鬥爭,我下一站將趕往湖北,這邊就要拜托你們兩位了。”

文副總理滿面憂色,喟然道:“我到安原看了看,覺得除了天災帶給我們危難之外,也在某種程度上和我們一地黨政主要官員的組織領導力有關,有些地方領導有方,組織有力,處置得當,情況就相當好,比如說那個寧陵市的西江區,那個年輕的區委書記很有朝氣和幹勁,面對如此嚴重的洪澇災情,提前預警進行轉移,沒有死一個人,沒有失蹤一個人,這很難得啊。”

“……那位年輕的書記還提出面對洪災帶來的巨大損失,應對的最好辦法就是以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災後恢復生產建設中去,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將經濟搞上去,我很贊同他的這個觀點,也很欣賞他的激情,希望下一次我來安原可以看到一個嶄新的寧陵……”

直到文副總理的專機消失在空中,寧法才收回目光與應東流投射過來的目光碰撞了一下,“東流,看來文副總理對於我們安原省的抗洪救災工作還是給予了一定肯定啊,我們一些地方取得成績文副總理還是看在眼裏的,看樣子也是相當滿意。”

“有些地方在這次抗洪救災中也暴露出來一些問題,一些領導思想麻痹大意,工作作風虛浮,反應遲緩,寧書記,我覺得在抗洪救災工作告一段落之後,這些取得成績經驗和出現的問題都應該加以調查總結,有功則獎,有過則罰。”應東流面無表情,語氣清冷平靜。

寧法眉頭不為人覺察的微微一動,隨即展顏首肯:“這是必須的,在這次搶險救災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都必須要嚴肅查清,該問責要問責,該追究什麽樣責任就要追究責任,該獎勵的也要獎勵,但是我們安原洪水之後面臨更嚴峻的問題是災後恢復生產,這樣巨大的損失我們只能也必須要通過發展經濟才能把損失奪回來,東流,這方面你要恐怕多琢磨考慮一下。”

經過這幾個月的磨合,寧法和應東流都漸漸摸到了各自思維觀點的主脈。

寧法是鄧公的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堅定不移奉行者,認為目前一切都需要讓位於發展經濟這個大方向,認為發展經濟和民眾增收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經濟發展搞上去了才談得上民眾增收,也是產業國退民進的支持者。

應東流則對寧法的觀點有一定異議,在他看來經濟發展固然是主導,但是也不能偏廢,諸如社會保障、環保、精神文明、法制建設等社會民生事業一樣需要政府給予高度關注,也能夠做到,認為黨委政府精力過度向經濟發展傾斜有失偏頗,而且也反對國退民進戰略走得太遠。

但是寧法並不同意應東流的觀點,他認為應東流出發點是好的,設想也是美好的,但是並不符合當前安原乃至整個中國實際情況,認為只有把經濟發展起來政府才有能力搞好其他社會民生事業,黨委政府不是不想搞好社會民生工程,而是手中欠缺足夠的財力物力來幹好這些事情,所以必須將精力放到集中發展經濟上,當然應東流提出的意見也值得深思,有助於在工作中防止過右傾向。

兩個人的觀點在省委常委會上已經有過幾度交鋒,雖然都是謙和有禮的翩翩風度下進行,但是骨子裏誰都清楚,兩人誰都沒有說服誰,但是二人也都清楚兩人同樣是抱著一個目的,那就是把安原建設得更美好,只是在方式手段和步驟上的不一致,所以無論是寧法和應東流都還是保持著相對克制的態度,只是在一些具體事件上出現過一些爭議,但這都是以一種相對平和的態度來達成了默契和妥協。

政治本來就是妥協的藝術,這是寧法和應東流都認可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