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揚首奮蹄 第75節 轟動(第2/2頁)

潘巧感覺到趙國棟在放下電話之後心情似乎一下子就好了許多,對自己的態度更見親和,心中也有些嘀咕這韓部長給趙書記這個電話究竟說了些什麽,讓趙書記的情緒就能一下子扭轉過來。

“趙書記,我……”潘巧正欲再說,卻被趙國棟含笑打斷:“好了,我的潘大部長,你的意思我都能理解到了,嗯,看來被你不幸而言中,我好像無法擺脫強加於我身上這副枷鎖,省委宣傳部韓部長剛才給我打電話,要求我服從大局服務全局,犧牲小我顧全大局,我是欲哭無淚啊。”

“趙書記,我看您心情好像沒有糟糕到那種情形似的,相反我倒是覺得您像是打開了心結。”潘巧也嘗試著活躍氣氛,就像彭元厚提醒自己所說的那樣,趙國棟不喜歡那種古板保守的工作氛圍,無論是工作還是談話,他更喜歡一種較為隨意輕松的氣氛下,潘巧知道既然無法改變這一點,那自己就必須學會適應這一點。

趙國棟對方心思細膩靈巧頗為欣賞,看來西江區委宣傳部兩個副部長都是些心思靈動的妙人兒,倒是彭元厚這個當部長的卻是古板方正得很,也不知道他們這一正兩副是怎麽搭配工作的。

“呵呵,潘巧,你判斷很準確,我不得不屈從於壓力,同意接受采訪,你去和老彭向毛萍匯報,說我服從市委統一安排,但是最好不要讓我直接出現在鏡頭前,或者說如果真要擺個姿勢,那也最好是側面,模糊一些,有那麽個意思就行了,反正河裏的情形他們已經拍攝了下來,這些不過是些輔助情節,至於采訪內容麽?只要不涉及我私人情況,我可以酌情回答。”趙國棟終於松了口讓潘巧喜出望外。

省裏邊的《抗擊特大洪水襲擊專題報道》還是先於央視新聞的《東方時空》中出現在廣大電視觀眾面前,只不過趙國棟的光輝形象在省台的專題報道中只是作為一個普通共產黨員角色出現,而在《東方時空》中則以相當細致的剪輯片斷再現了趙國棟四人拯救落水母女二人的情形,並且還采訪了當事人和被救者,而這個細致入微的片段頓時在全國也引起相當大的震動。

《光明日報》也以一篇專題來介紹了這樣一樁令人感動的事跡,文筆相當好,而且將整個事情經過情節刻畫得栩栩如生,連趙國棟自己看過之後都不得不承認連他這個當事人都沒有這篇文章作者對於這件事情的詳情了解得如此詳盡細致。

蔡正陽、劉巖甚至雷向東以及在安都的不少朋友同學都把電話打了過來,詢問趙國棟具體情況,趙國棟每天需要重復無數次千篇一律的介紹,讓他已經有些麻木不仁而又痛苦不堪。

此時的趙國棟唯有祈求人們是健忘的,盡早將這一個細節早一點忘卻,他實在不願意因為這樣一件事情而把自己所謂的“高大的共產黨員形象”奉獻給廣大人民群眾,拿趙國棟自我解嘲的話來說,自己距離一個真正的純粹的共產黨員要求還差得遠,真要把自己放在陽光下用放大鏡觀察,保不準兒就要發現自己身上無數瑕疵汙點。

但是似乎這個時候老百姓的記憶力和興奮點卻又始終難以消褪,三天之後,關於趙國棟的這份“豐功偉績”仍然在廣為傳頌,甚至遠遠超過了趙國棟先前為力挽西江區南部數萬民眾不受洪水荼毒的所作的種種,這讓趙國棟也頗為失落。

好在民眾是感性的,而領導則是理性的,他們能夠分清楚孰重孰輕,趙國棟也只能抱著這種心態來聊以自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