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只爭朝夕 第2節 上市指標(第2/2頁)

“嘿嘿,任省長,我沒這麽說,但是肯定有些地市不具備這個實力,這是事實,這上市名額其實也就是為國企解困安排的一個融資配額,誰能用好,就就能讓一家企業重振雄風,走向輝煌,而選擇不當或者沒有用好,也就是兩三年後股市上多一個殼資源而已。”趙國棟話語相當尖刻,在任為峰面前還是尖刻一些好,這位任省長可是不喜歡聽順耳話的人。

“噢?國棟,看來你對這事兒還是有些自己看法啊,怎麽覺得現在國家政策有偏差?嗯,你覺得你們市裏邊哪家企業有條件上市?”任為峰眉毛一掀,他知道趙國棟這個家夥腦瓜子是比誰好用,沾著就來更是他的拿手本事,不過他還是想聽聽趙國棟的看法。

“任省長,這其實也不是我個人看法,諸多經濟學家不都是已經探討過無數次了,咱們這股市都已經成為上市公司的提款機,而提來的款就成了這些陷入困境國企的救命稻草,從前幾年國企改革攻堅開始,幾年來,股市為這些上市國企輸了多少血,有沒有人算過?國企改革喊了幾年,但是效益一樣每況愈下,但是這幾年這些企業怎麽撐過來的?”

趙國棟笑吟吟地道:“現在各地都是琢磨著怎麽把省裏最困難最棘手的包袱給通過上市這種方式給推出去,籌到款項至少又能支撐幾年,實在不行撐不下去了,至少還有一個殼資源,這樣誰想來要這殼,也得注入點真金白銀吧?要不憑啥白給你用這殼,這殼其實就是一個輸血許可證,有這證,你就可以在股市上呼風喚雨,任你瀟灑了,但是到最後怎麽辦?企業怎麽辦?企業職工怎麽辦?擊鼓傳花,落在誰手上誰倒黴?”

鄭健和蕭華山都是沉默不語,作為金融界的老手,他們當然也清楚現在股市上的狂風巨浪,只是這麽多年來每年各省各部門獲得的上市指標都毫無疑問的只能給予那些最艱難的企業,這是國家和政府心照不宣的政策,真正需要通過上市募集資金實現自我改造和自我轉型的企業往往並不是最困難的企業,所以一般說來他們都很難獲得上市指標,至於說那些缺乏資金但是又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想要獲得上市指標,那更是癡心妄想。

任為峰對於趙國棟的觀點也並不陌生,這種觀點在一些經濟學者的言論中也經常見到,但是擺在面前的現實卻是如此,面臨沉重的再就業壓力和尖銳的社會矛盾,哪一級領導也不敢輕易讓一個企業倒下,其帶來的負面效應難以想象,所以怎樣最大限度把上市這個救命稻草用足用好,那自然要首先考慮解決最棘手的問題,至於說其他,都暫時可以放在一旁了。

“國棟,單純從經濟角度來考慮,最適合上市的企業自然是那些有發展前景但是又欠缺資金或者說借貸資金成本太高的企業,但是作為一級黨委政府卻不能不綜合平衡考慮,任何一個經濟問題,你都不能簡單的視其為經濟問題,你需要考慮困擾或者約束一地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在考慮上市指標時候,有些時候就要有所舍棄,國棟,在這一點上,等你當到我這個位置上時,你就會理解我的苦衷了。”

任為峰語速很慢,看得出他對這個問題也有些自己的感悟,但是作為一個分管工業的副省長,省屬企業這麽多,絕大多數效益都欠佳,怎樣平衡,也是一個相當考手藝的事兒,趙國棟不是第一個提及這個問題的地市領導,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為了這幾個上市指標,省裏邊不知道還有多少糾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