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只爭朝夕 第46節 危機VS機遇(第2/2頁)

“嗯,我看可以,譚書記已經到了現場,要不我們先見見面,碰碰頭,商量一下怎樣應對處置,如果找的人能夠起到作用,這邊我想我們還可以找一些鄉裏有些影響力的人幫助勸說無關人先行離開,這邊我已經安排人在外圍做工作了。”

李長江對於趙國棟的意見相當贊同,當了一年多兩年公安局長,他和公安出身的趙國棟在某些觀點上有不少共同語言,對於趙國棟思路敏捷寬泛也很佩服,能這個年齡當到常務副市長,光靠背景關系那是枉然,沒有點真材實料就算是讓你坐上這個位置你也坐不穩。

“對了,我讓你調查的死者丈夫在哪裏打工摸出來沒有?”

趙國棟突然想起什麽似的,現今是市場經濟時代,這些在外打工者見識多了,對於鄉村幹部已經失去了往日計劃經濟時代的敬畏,反倒是對那些能夠直接掌握他們飯碗的私人老板服服帖帖,如果能夠把這幫人的上線老板找到,讓他來從側面幫忙協助做工作,情況也許要好得多。

“已經查到了,是在市裏龍華土木建築公司一個項目部幹活兒,我已經安排人去找承包那個項目部的老板去了,讓他們一聯系上就馬上通知我。”李長江趕緊回答道,趙國棟的腦子的確很好用,能夠想到這條路子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那好,你催一催那邊,讓他們盡一切努力找到這個老板,請他協助配合政府工作,最好讓他來這邊。”趙國棟也不多說,一揮手,“走,我們先過去到現場,和立峰書記商量一下。”

趙國棟一行人來到馬屯鄉政府門口時,一眼就看見了馬屯鄉政府側面至少有三十來米的圍墻被人掀倒,一台變壓器被人砸壞,下邊十來塊石頭火磚丟在一旁,顯然是有人利用掀到圍墻混亂之際趁機將圍墻旁的變壓器也砸壞。

譚立峰並沒有靠近鄉政府門口,而是站在門外百米處的樹林旁。

鄉政府大門是一道鐵柵子門,大門緊緊關閉,門口上十來名公安民警嚴陣以待,門外這是百十人緊緊包圍,但是雙方並沒有發生正面沖突,看樣子門外的人也是在等待什麽。

在這一群人後邊卻又二三十人圍成一團正在雞一嘴鴨一嘴的爭吵著,不是有人冒出兩句粗話,也有兩個女人在那裏哭哭啼啼,不過看那樣子也不是很悲戚,估計應該是死者姐妹一類的親戚。

趙國棟選擇了一處高處觀察了一下,判斷那正在爭吵不休的二三十人應該就是李長江口中所說的張姓一家人了,那中間幾人中必定有一個是死者丈夫,看樣子都是才從建築工地上下來,不少人身上和黃膠鞋上還有水泥灰漿的痕跡。

這幫人顯然意見還沒有統一,但是看這副架勢,尤其是中間那幾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子在那裏揮舞著手不時斥罵叫嚷,趙國棟有些擔心問題就要出在這幾個人身上。

在這一群人外圍就還有五六百人這一堆人為圓心簇擁成一圈,但是都站得有些分散,而且分散成十來個大小不一小群體,而且大多以婦女和老年人居多,很多人都是牽著小孩,穿著衣服一看就知道是家裏穿的,都在談論著,但是臉上都無悲傷痛苦之色,估計大部分都是來居住在周圍,來看熱鬧幫幹忙的角色。

趙國棟心中稍稍篤定了一些,要解決問題,首先就要把這幫人先隔離開來打發走,現在五點過快六點,農村裏晚飯吃得晚,現在天又黑得晚,估計得七點左右這些婦女才會回去煮夜飯,也就是說還有一個多小時左右這些人才會散去,而這一個小時間會發生什麽事情誰都無法預料。

尤其是在那二三十人的情緒不穩,極易被人唆使煽動而鋌而走險,這就是最大的不確定性。

而一旦這個群體出現沖擊鄉政府的情形,以鄉政府裏邊幾十個警力,根本無法抵擋得住,也許就是幾分鐘的事情,就要釀成大禍。

趙國棟深深吸了一口氣,必須得搶在這二三十個人情緒被激化之前把這幫人的情緒引導到解決問題的路子上去,否則弄不好就要在這一個小時裏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