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三峰競秀 第38節 競爭從現在開始(第2/2頁)

…………………………………………

譚立峰和陳英祿肩並肩地走冉來,正好看見了趙國棟上了一輛出租車。

九屆黨代會已經閉幕了,剩下也就是新當選的省委委員們留下進行既是最重要,但實際上也是一個形式的推薦和選舉,常委、副書記和書記,省委委員們都是久經政治沙場的幹將們,當然不會領會不到中央意圖,在這個層面上是絕對不可能出現什麽跳票一類的事兒,所以大會一閉幕也就宣示著新一屆省委核心已經形成。

“陳書記,您瞧,趙書記現在可是輕松愉快得緊啊。”譚立峰若有所思得微笑著道。

“是啊,真是沒有想到,這小子一年不到卻又能殺個回馬槍,怕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吧。”陳英祿語氣中也有些遺憾。

原來譚立峰在擔任市委副書記時覺得和他配合也還不錯,而和趙國棟搭档卻總覺得有些不安穩的感覺,但是趙國棟一走譚立峰來接手市長一職之後,陳英祿就覺察到了這個市長位置對於譚立峰來說也許真的不是最好的選擇。

比起趙國棟來,譚立峰的工作更有條理,看上去思路也更清晰。做事有條不紊,但是給陳英祿的感覺卻總覺得對方缺乏一種激情,缺乏一種讓人昂揚向上的沖勁兒,穩健有余,開拓不足,而且在視野上也遠不及趙國棟開闊深遠,性格也不及趙國棟開朗豁達,這也許和他長期在組織部門任職有一定關系。

譚立峰在擔任市委副書記之前是常務副市長,而在常務副市長之前則是組織部長,而且在縣裏工作的時間裏也主要是黨委這一塊工作時間較多,政府工作涉及並不多,可能這個原因使得譚立峰工作作風和方式更謹慎更穩健,這是陳英祿心中暗自給譚立峰下的定義。

也許譚立峰更勝任市委書記這一角?

對於市委書記來說,穩健也許是好事,有條理也是優勢,但是這未免太流於尋常,這對於一個澎湃的時代,一個充滿機遇的環境,作為一個要引領一座城市從無數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的領袖,似乎就顯得過於平凡了。

“陳書記,趙書記回宇陵擔任市委書記,也算是求仁得仁吧,他在寧陵工作那麽多年,想必也會有很深的感情,否則一般的人要讓他從能源部規劃和法展司司長回任寧陵這旮旯地兒,就算是當皇帝只怕也未必願意啊。”譚立峰輕輕笑了笑。

和自己的競爭中趙國棟先勝一局,不過自己也沒有敗,省委副秘書長算是為自己接任市委書記打下了一個良好基礎,現在成功地擠掉了趙國棟,自己也算是扳回一局,雖然他名義上是去了能源部高就了,但是譚立峰知道趙國棟本人是心不甘情不願的。

而自己接手懷慶之後才知道趙國棟在懷慶打下了多麽厚實的基礎,僅僅是懷慶經濟技術開發區這短短一年中就進駐了如此多的電子產業巨頭,而且每家投要規模都是相當巨大,隨著在一兩年間這些企業陸續建成投產,其對整個懷慶經濟產生的拉動效應簡直難以想象。

在和譚立峰交換意見時,陳英祿也都不諱言趙國棟雖然在懷慶任職時間不算很長,但是其對懷慶經濟結構的改變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尤其是果斷提出了以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懷慶支柱產業這一決定可謂英明無比,譚立峰也是贊嘆不已,他也能聽出陳英祿背後的話語,趙國棟打下了一個極其堅實的基礎,接下來就該看自己的表演了。

現在自己和趙國棟已經不能算是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了,自己雖然還是市長,但是陳英祿在明年初的人代會上就會擔任副省長,自己接任市委書記已成定局,趙國棟是市委書記又怎麽樣?

寧陵的條件根本無法與懷慶相比,無論是在工業基礎還是農業潛力,抑或是地理位置和城市規利,懷慶和寧陵都不在一個層次上,現在的懷慶把目光瞄準的是綿州建陽,賓州和藍山都不在話下,而寧陵呢?

譚立峰輕蔑的一笑,只怕寧陵還要為力保能闖進第二梯隊埋頭努力吧。